南诏读音
南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 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 四川南部、 贵州西部等地。
引《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蒙舍詔在诸部南,故称南詔。”
唐白居易《红藤杖》诗:“南詔红藤杖, 西江白首人。”
清赵翼《龙尾关》诗:“缅维天宝年, 南詔早自大。”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 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国语词典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南诏
南诏造句
- 唐灭吐番后,波冲一系随之灭亡,南诏统一云南。
- 《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
-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后,逐渐被当地的白族人民所吸取,到南诏大理国时达到极盛时期,金刚杵是密宗重要的法器之一。
- 从前南诏时期之云南地区来看,规则是广泛存在的,它构成了当地制度和文化的主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 但是对于南诏王来说当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 南诏当思祖宗绩业,坚守诚信,为西南藩屏,使后世以传继也。
- 面对南诏与吐蕃的乱局,面对大唐帝国与大食帝国的怛罗斯之战,面对涂炭生灵的安史之乱,他又如何重写历史。
- 红藤杖历为文人骚客所宝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作《红藤杖》诗,咏道“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 南诏酋将杨思僭、麻光高以兵六千薄城而屯。
- 为了你自己的野心,你让整个南诏国人民赔账,你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南诏相关词语
- 1 南籥
- 乐舞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 ﹞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杜预 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乐。” 杨伯峻 注:“籥音乐,形似笛之乐器……舞南籥,盖奏南乐以配籥舞。
- 2 南珠
- 即合浦珍珠,是世界有名的珍珠。
- 3 南针
- 南针,即指南针。因能指示方向,故常用来比喻正确的指导和准则。
- 4 南真
- 南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án zhēn,是星名,即南极老人。
- 5 南鲜
- 南鲜是汉语词语,汉语拼音nán xiān,指我国南方所产的鲜果。
- 6 南洋公学
- 1956年国务院决定,起源、根植并辉煌于上海“南洋公学”的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期间,艰苦的西安校区建设工作使得很多教授返沪。1959年7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分别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 7 南北史
- 《南北史》是2010年中经录音录像中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炜斌。
- 8 南北书派
- 解释: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 9 南亳
- 南亳,地名,商三亳之一,汤初的国都。后迁西亳,故南亳又称东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至坞墙镇一带。
- 10 南都
- 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汉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 11 南歌子
-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以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等。
- 12 南监
- 国子监,以掌教育。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五经博士、助教、学正等官。下设五厅(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典籍厅、掌馔厅)、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迁都北京后,南京仍设国子监,时称“南监”,北京则称“北监”。
- 13 南征北讨
-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 14 南维
- 地维,古代神话谓维系大地四角的巨绳。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南维有时倾,离光不常镜。”参见“ 地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