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诺读音
唯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唯喏'。
应答。
形容卑恭顺从。
应答。
形容卑恭顺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唯喏”。
⒉ 应答。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
《水浒传》第八一回:“李师师执盏擎杯,亲与燕青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燕青 ; 燕青紧紧的低了头,唯喏而已。”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老残听得没头没脑,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只好念糊唯诺。”
⒊ 形容卑恭顺从。参见“唯唯诺诺”。
引唐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周綝﹞惧俊臣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
元胡长孺《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长官怒駡沸於爚,口自唯诺心自怍。”
鲁迅《华盖集·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象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
国语词典
应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唯诺
唯诺 (汉语词汇)
唯诺相关词语
- 1 唯物辯證法
-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 2 唯心辩证法
- 唯心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学说。这种学说的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欧洲哲学史上,早期的唯心辩证法的代表是柏拉图。他从“理念”出发,提出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宣称:“自己运动的东西乃是一切运动的源泉。”必须从个别的东西之中,即殊相之中去考察共相;从杂多之中去找惟一。他从唯心论的角度论述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并通过对对立的概念进行纯逻辑的推演,力图证明对立的概念并不是绝对分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
- 3 唯其
- 犹言正因为。
- 4 唯谨
-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
- 5 唯理論
- 唯理论又称“理性主义”。与“经验论”相对。旧哲学认识论中的一派。它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贬低感性认识的重要意义,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有唯心主义唯理论和唯物主义唯理论之分。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代表有柏拉图、笛卡尔等。柏拉图把神秘的“理念”作为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根本否认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否认客观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来源,认为一切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的回忆。笛卡尔认为,理性本身所固有的“天赋观念”是知识的源泉,从感性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唯有理性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理性是真理的最高评判者。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代表。他承认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实在性,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理性直观和推理才能把握事物规律,得到可靠知识。唯物主义唯理论在反对宗教信仰高于知识的斗争中具有进步作用,但片面夸大理性,割裂理性对感性的依赖关系,会导致把理性推向主观自生的唯心主义泥坑。所以,它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驳斥了唯心主义唯理论;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克服了唯物主义唯理论的形而上学片面性。
- 6 唯成分论
- (1) 把出身、成分作为评定和使用人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 英 the theory of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class origin
- 7 唯喏
- 《唯喏》是星缘辰尘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 8 唯物論
- (1) 唯物主义 英 materialism
- 9 唯吾独尊
-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
- 10 唯物史觀
-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即“历史唯物主义”(88页)。
- 11 唯命是听
- 唯命是听是一个词语,读音是wéi mìng shì tīng,解释是唯:只有,唯独;命:命令;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听从命令。
- 12 唯识
- 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 13 唯我独尊
- 唯我独尊,读音是wéi wǒ dú zūn,是一个汉语成语,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 14 唯然
- 唯然(wéi rán),出自《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意思是独有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