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格读音
骨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人或动物的骨头架子。亦指人的体格;身材。 2.比喻诗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体。 3.骨气;品格。 4.气质;仪态。
引证解释
⒈ 人或动物的骨头架子。亦指人的体格;身材。
引《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玉英虽经了许多磨折,到底骨格犹存。将息数日,面容顿改。”
沙汀《卢家秀》:“卢家秀同他相反,矮垛垛的,骨格宽大,白晰红润的宽脸上长着一对大而发亮的眼睛。”
⒉ 比喻诗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体。
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穠莫备。”
元陈宜甫《旧扇吟寄程雪楼廉使》:“携持骨格轻,发挥力量大。”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七:“章炳麟的文章,所以能自成一家,也并非因为他模仿魏晋,只是因为他有学问做底子,有论理做骨格。”
⒊ 骨气;品格。
引唐吴融《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
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十七:“我想,一个人总要有点骨格,决不应如牛猪一般的驯服。”
⒋ 气质;仪态。
引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此子生的形容端正,骨格清奇,非等闲之人也。”
明何景明《相逢行赠孙从一》诗:“只今骨格殊恒调,倾都见者嗟英妙。”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见骨格清整,白鬚飘然。”
国语词典
人的风格、气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骨格
骨格相关词语
- 1 骨化风成
- 骨化风成,成语,拼音是gǔ huà fēng chéng,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 2 骨朵直
- 宋代御前亲近卫士。
- 3 骨苏
- 骨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ǔ sū,是指高丽冠。
- 4 骨力
- 释义:1、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2. 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3. 指体力。
- 5 骨碌子
- 梁斌 《红旗谱》一:“﹝ 朱老巩 ﹞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骨碌子,滚在地上。”
- 6 骨醉
- 骨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ǔ zuì,原指沉醉或美人体态酥软如醉,后借指非人的迫害,也可指沉醉,骨醉是一个中性词。
- 7 骨剌剌
- 骨剌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象声词。
- 8 骨痨
- 中医指骨结核。
- 9 骨卢槌
- 擀面杖的一种。其形有二:一、槌在中间,柄在两端,是一个整体;二、槌是一个空心木桶,套在木柄的中间。擀面时,使槌在面上滚动。 明 沉榜《宛署杂记·经费上》:“骨卢槌二十个,银二钱四分。”
- 10 骨笃
- 见"骨咄犀"。即蛇角。可制器物,亦可供药用。 出处:宋洪皓《松漠记闻补遗》:“契丹重骨咄犀,犀不大……纹如象牙,带黄色,止是作刀把,已为无价。” 示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蛇角》:“骨咄犀亦作骨笃。”
- 11 骨刺
-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然而骨刺并非老人家的专利,由于工作型态改变,许多人必须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年纪轻轻就使脊椎提早发生退化现象,从而诱发骨刺的发生。
- 12 骨查脸
- 骨查脸,是汉语词汇,指瘦削的脸。
- 13 骨骸
- 骨骸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形体。
- 14 骨学
- 骨学是研究人体骨(bone)的解剖的科学,与关节学、肌学共同构成了运动系统系统解剖学。骨是一种器官,主要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经常锻炼可促使骨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疏松。基质中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沉积,是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骨髓还有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