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读音
赫哲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引证解释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馀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人口成长起起落落,民国十九(1930)年时约一千二百人,日据伪满时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今约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赫哲族
赫哲族造句
- 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 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 为赫哲族仅有的几位基督徒祷告,愿他们向人口不多的族人传福音。
- 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
- 赫哲人居住形式的变迁反映了赫哲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 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赫哲族、门巴族,在全国人大也都有其代表。
- 三姓地区是黑龙江省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清代赫哲族农业最早兴起的地方。
- 通过上述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天鹅舞”在赫哲族民间流传之久远,深受赫哲人的喜爱。
- 吴福常曾在八岔和同江工作过,是赫哲族文化研究员。
- 并论述“伊玛堪”在赫哲族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伊玛堪”创作的本质及口头文本的基本属性。
赫哲族相关词语
- 1 赫耀
- 赫耀,拼音hè yào,属古汉语词汇,意思是明亮耀眼、显赫。
- 2 赫赤
- 赫赤:中国传统色彩的名称
- 3 赫连刀
- 泛指少数民族随身携带的腰刀。 清 王士禛 《雨度柴关岭》诗:“谁识熏香东省客,戎衣斜压赫连刀
- 4 赫日
- 赫日,拼音是hè rì,汉语词语,释义是红日。
- 5 赫斯
- 释义:1、指帝王盛怒貌。2.引申指帝王威武奋发貌。
- 6 赫蹄
- 纸的别称。《安徽文房四宝史》:“简牍只流行了一个时期,便逐渐为蚕丝织成的‘帛’所代替。因此战国时期‘竹木简’和‘帛’就同时并用。由于简牍太重,缣帛价太贵,后来终于发明了代替‘缣帛’与‘竹木简’的纸——‘赫蹄’。”
- 7 赫赫之光
- 示例: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 ——唐·韩愈《与于襄阳书》
- 8 赫炫
- 赫炫,拼音是hè xuàn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显赫。
- 9 赫爔
- 1.炎暑炽盛貌。2.显赫貌。 3.光明貌。 4.指太阳。 5.指阳光。
- 10 赫赫魏魏
- 赫赫魏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hè hè wèi wèi,意思是显赫高大的样子。出自《回鸾赋》。
- 11 赫羲
- 1.炎暑炽盛貌。 2.显赫貌。 3.光明貌。 4.指太阳。5.指阳光。
- 12 赫蹏
- 赫蹏,拼音hè tí,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亦作“ 赫蹄 ”。 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
- 13 赫尔
- 释义:1、奋发貌。2、光采鲜明貌。
- 14 赫赫扬扬
- 赫赫扬扬是汉语词汇,拼音hè hè yáng yáng,意思是显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