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帖读音
牓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科举考试的录取报单。
引证解释
⒈ 科举考试的录取报单。
引宋刘昌诗《芦浦笔记·金花帖子》:“唐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牋书其姓名,花押其中,使人持以报之,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
国语词典
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牓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也作「榜帖」。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牓帖相关词语
- 1 牓表
- 牓表,读音为bǎng b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张榜表彰。
- 2 牓阙
- 牓阙,读音为bǎng quē,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张榜明示官职的缺额。
- 3 牓示
- 1.张榜告示。
- 4 报帖
- 释义:1、指通知单。2、旧时向得官、复官、升官和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
- 5 北碑南帖
- '
- 6 碑帖
- 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bēi tiè)。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或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 7 碑牓
- 碑牓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ēi bǎnɡ,是指碑碣牌匾。
- 8 笔帖式
- 又作“笔帖黑”。为满语“ᠪᡳᡨ᠌ᡥᡝᠰᡳ”(转写:bithesi)一词的音译,指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执掌部院衙门的文书档案的官员,主要职责是抄写、翻译满汉文。
- 9 笔帖
- 手写的便条。
- 10 辨颠帖
-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被人以颠狂为由弹劾, 米芾 乃上书自辩。辨,通“ 辩 ”。世称“辨颠帖”。《说郛》卷七引 元 戚辅之 《佩楚轩客谈》:“ 张模菊 存 米老 兴时书,自辨非颠也,谓之‘辨颠帖’。”参阅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 11 摽牓
- 摽牓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标榜,称扬。
- 12 标牓
- 见“标榜 ”。
- 13 牓样
- 榜样,典范。
- 14 牓谕
- 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