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读音
中和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和
(1) 使中和
例
英
(2)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同“中和”。
引《汉书·叙传上》:“欥中龢为庶几兮, 颜与冉又不得。”
颜师古注:“龢,古和字也。”
明宋濂《瑶芳楼记》:“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慾之邪,宣以中龢之正。”
1. 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东观汉记·张纯传》:“谦俭节约,闺门中和。”
唐权德舆《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
清赵翼《安宁州汤池》诗:“性真抱中和,元气葆温燠。”
⒉ 中正平和。
引《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杨倞注:“中和谓宽猛得中也。”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闻其声音,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朱自清《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的人。”
⒊ 道教语。指元气。
引《太平经·和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之四:“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⒋ 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国语词典
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后亦泛指平衡稳定、不受干扰的状态。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中和 (汉语词汇)
中和造句
- 皂化过程包含中和反应,属于纯化学过程。
- 文中所指村落文化范式,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和瓯越文化背景下的温州村落总的文化运行模式。
- 新的建筑物,巨大的在指距中和巧妙的在设计,已经各处跳起来。
- 本品具有中和游离碱和增加光泽之特效,使用本产品为易于脱水、上浆或柔软。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当中和四周的恶,并下决心消除它。
-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如果转移的电荷量很大,带电体的中和作用会伴随着火花和劈啪的声响。
- 因此,尽避孔、孟竭其一生之力,满怀一腔救世热忱,四处奔走呼号,“中和”境界仍然仅仅是存留其心底的一个美好的梦。
- 那么,让那些江湖郎中和组织者走开!
中和相关词语
- 1 中年
- 中年,是年龄段。读作: zhōng nián,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年龄,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一般是指45至59岁的年龄。
- 2 中九
- 中九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农历每月初九日。
- 3 中馗
- 中馗是汉语词汇,读音zhōng kuí,解释为大蕈。
- 4 中泉
- 中泉,中医腧穴,别名池泉、腕痛点,出自于《奇效良方》。中泉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腹中诸气痛。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5 中宦
- 中宦是一个汉语词汇,宦官,出自于《新唐书·韦伦传》。
- 6 中栏
- 释义:男子跨栏项目之一,规定距离为400米,栏架高91.7厘米
- 7 中祭
- 中祭,读音zhōnɡ jì,是汉语词汇,释义为祭宗庙之礼。
- 8 中扆
- 扆,宫殿中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中扆怀殊政,南州伫小康。”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西鄙无事,中扆思贤,继陈止足之诚,自求清静之乐。”
- 9 中性
- 中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ōng xìng,一般指处于两种相对性质之间的性质。也指某些语言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动词)的性质。
- 10 中听
- 释义:1、指治狱得当。2、.听起来顺耳。
- 11 中钩
- (3).犹上钩。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中:“钓丝之半,系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钩。”
- 12 中衣
-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多为白色,主要有中衣,中裙,中裤,中单之分。中衣可搭配礼服,也可以搭配常服,同时可以作为居家服装。
- 13 中数
- 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大,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小。
- 14 中秋
-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