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读音
三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轼、辙俱以文名,世称三苏。
引证解释
⒈ 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轼、辙俱以文名,世称三苏。
引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才识》:“嘉祐初,﹝苏洵﹞与二子軾、辙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軾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国语词典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苏 (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
三苏造句
- 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
-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
- 三苏祠是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居。
- 因而,潜伏在眉山西南隅的这座三苏祠从不寂寞,这座“文献世家”的故居吸引着人们来此深味苏门之风。
三苏相关词语
- 1 三四五
- 三十四、五之略语。
- 2 三世
- 三世指夏商周三皇时期,常见于古文,如“三世之时,民风淳朴”。
- 3 三言
- 5.指庄子的三种创作手法。《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 4 三相
- 三相 (tini lakkhanàni):一切行法(sañkhàra,有为法,世间法)皆具有的三种本质——无常、苦、无我。
- 5 三翟
- 古代王后、命女的三种祭服,即褘衣、褕翟、阙翟(狄)。因服上分别以翬翟、摇翬图形为饰,故名。与男子礼服的“六冕”相对应。清朝废除汉族衣冠,翟服也全部被废除。
- 6 三真六草
- 三真六草 解释:真:正楷;草:草体。泛指各种书体。出处:《南史·王彬传》:“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
- 7 三命
- 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阴命。性与天命合,道义就是天命。心与宿命合,知识、能力、钱财都是宿命。身与阴命合,禀性(怒、恨、怨、恼、烦)就是阴命,把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阴命,你的命难好。命好命不好,在乎自己,哪用算命呢?
- 8 三洛
- 三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ān luò ,是指腕。
- 9 三拳两脚
- 三拳两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ān quán liǎng jiǎo,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10 三洒
- 古代后妃饲蚕之礼,谓之“三洒”。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帝王》:“后亲蚕,所驾马曰騩马,后妃亲蚕处曰桑坛,后饲蚕礼曰三洒。”
- 11 三商
- “三商”,即商人、商品、商业的合称。三商的由来源于商部落(今河南商丘)人王亥。王亥发明了牛车,即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因此王亥被誉为华商始祖,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
- 12 三十二相
-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转轮圣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铁轮王和铜轮王这四轮王)才能具足三十二种胜相。
- 13 三五夕
- 同“三五夜”。
- 14 三霄
- 三霄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是明代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人物,死后封神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胞妹兼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