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读音
公讳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引证解释
⒈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引《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
郑玄注:“辟君讳也。”
《礼记·玉藻》:“於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
郑玄注:“公讳,若言语所辟先君之名。”
国语词典
皇帝的名讳。《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也作「国讳」。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公讳
公讳相关词语
- 1 公姥
- 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2 公共积累
- 一般指集体所有制生产单位从收益中逐年积累起来的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 3 公害病
-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如与大气污染有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含汞废水引起的水俣病、由含镉废水引起的痛痛病等。
- 4 公章
- 公章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印章。 由于公安部对办理刻制印章的手续未作统一规定,所以各地公安机关对刻制印章手续的规定有所不同。根据刻制印章的种类不同,手续也不一样。
- 5 公廨本钱
- 公廨本钱是南北朝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本钱。北朝始设,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594年) 改给职田。开皇十七年 (597年) 又予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制定文武官吏俸禄制度,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万作为本金,交商人经营,每月利息约4000文,年息约和本金相等,所收利息分月按人发给,名“月料钱”。
- 6 公休
- 公休,节日、假日等集体休假;也指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按公司的计划定期下地休息时向海关办理的一种手续。
- 7 公廨田
-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间的职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开皇九年 (589年),诏给京官以职分田,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此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最健全,按内外各官署的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农寺为最高,给26顷; 内坊等最低,只给2顷。凡天下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为最高,给40顷,互市监等最低,给2顷。内外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所收地租,均充作办公经费。公廨田在官吏解职以后,移交后任。唐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载。
- 8 公相
- 公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ōng xiàng,意思是①指公卿、宰相一类的显官。②对官长的尊称。
- 9 公式
- 2、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公式精确定义依赖于涉及到的特定的形式逻辑,但有如下一个非常典型的定义(特定于一阶逻辑): 公式是相对于特定语言而定义的;就是说,一组常量符号、函数符号和关系符号,这里的每个函数和关系符号都带有一个元数(arity)来指示它所接受的参数的数目。
- 10 公诸同好
- 公诸同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 gōng zhū tóng hào,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 11 公旦
- 公旦是汉语词语,拼音gōng dàn,指周公旦 。
- 12 公斤
- (1) 国际公制重量或质量主单位,一公斤等于一千克,合二市斤 英 kilogram
- 13 公方
- 释义:1、公正方直。也指公正方直的人。2、公私合营工商企业中代表国家的方面。3、即立方米。
- 14 公公
- 公公这一词语,是一种称谓名词,广泛应用于多种情景,例如妻子对自己丈夫的爸爸的称呼。以及外祖父和外公等称谓通常也可以使用此称谓,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的尊称,例如晚辈称呼年龄较大的老人,通常称为老公公。还有神话人物中常见的土地公公,太阳公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