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都大邑读音
通都大邑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都大邑
(1) 指交通发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英
引证解释
⒈ 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引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於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三》:“当日各州县分引之多寡,并未尝按照地亩之多寡,通都大邑则多,山僻小邑则寡。”
吴组缃《山洪》二一:“他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调来,有的来自极边远的省份,有的来自通都大邑。”
国语词典
四通八达的繁华大都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通都大邑
通都大邑造句
-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襟江带湖,背倚庐山,士高气清,富有佳境,是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
- 佛教信仰不仅流布于通都大邑,而且深入到穷乡僻壤,深深影响着当地的民俗生活。
- 小小说的优势很强大,世界上的一些通都大邑,诸如东京、纽约等等,小小说都很发达。
- 庆丰城虽是边远小城,但是规划却参照通都大邑,分作九街十六坊,清灵馆阁位于城南的碧凤坊中。
- 黄蓉写下药方,让店小二去药店配药,她用的药大都是偏门僻药,嘉兴虽是通都大邑,一时却也配不齐全。
- 如今的大连城舟车辐辏,铺商坐贾、串街的商贩比比皆是,已是颇具江南通都大邑的风范。
- 乔峰赶着马车一路向北,每天最多走上几十里路,就要在通都大邑留宿。
-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通都大邑。
- 而在军事重镇,通都大邑,其城门内都设有城闸。
- 九江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通都大邑相关词语
- 1 通邑大都
- 通邑大都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2 通衢大邑
- 成语,泛指大都市。
- 3 落落大方
- 落落大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uò luò dà fāng,释义是指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 4 都保正
- 宋神宗 熙宁 时 王安石 创行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 5 都速
- 颤栗貌。犹哆嗦。
- 6 都咸
- 都咸:中药
- 7 无伤大雅
- 无伤大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shāng dà yǎ,解释是指虽有影响,但没有伤及主要的东西。出自清·毛际可《今世说序》。
- 8 都老爷
-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 9 大少爷作风
- ◎大少爷作风 dàshàoye zuòfēng[behavior of a spoilt boy;extravagant ways;style of life of pampered youngsters] 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的生活方式或习惯。
- 10 南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中、南部的州。面积98万平方千米。人口144.8万(1991年)。首府阿得雷德。大部分为高原,北部和西部多沙漠。盛行畜牧业。东南部有发达的耕作业。矿产丰富。工业以机器制造、酿酒等为主。
- 11 都鹅
- 都鹅是汉语词汇,拼音为dōu é,出自欲披角鲤池边草,旋搅都鹅洞里云。
- 12 通儒达士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13 大历十才子
-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其中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吉中孚五人生平不详。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 14 大亚湾核电站
- 2016年11月,大亚湾公司获得第十六届全国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