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穷财尽读音
民穷财尽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民穷财尽
(1) 民众穷困潦倒,财源耗竭殆尽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人民财力枯竭,穷困不堪。
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閒钱去养马骡。”
《水浒传》第九一回:“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你是奸臣马士英,弄的民穷财尽。”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以今所覩国维人表,视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倍蓰而无算矣。”
国语词典
形容人民生活困苦。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倍蓰而无算矣。」《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在他手里过日子,要是不想个法儿抵制抵制,将来民穷财尽,还有兴旺的时候吗?」也作「民穷财匮」。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民穷财尽
民穷财尽造句
- 你以前说过一句话,说天下民穷财尽。
- 魏象枢的心态就摆得很正,他认为“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因此“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
- 时值兵炙之后,田园荒芜,民穷财尽,人多徙外地,他招来流散百姓,免除田赋摇役,让其休养生息。
- 以取代彼战争搞得民穷财尽的英国的势力。
- 又兼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募化无路。
- 那不是就统一全国了?到时候总得让老百姓歇歇了,这几年仗打得真是民穷财尽,新朝初定,正该于民休养生息了。
- 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今天半岛上人丁稀少,田地荒芜、民穷财尽,就连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也会出现吃人肉饱肚求生,饿死人的世道。
- 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
- 那个好战的国家,现在已民穷财尽了。
- 该国在漫长的战争中变得民穷财尽。
民穷财尽相关词语
- 1 民不安枕
-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2 民情物理
- 民情物理,也称“人情事理”,是做人处事的一些常识和道理,通俗讲就是与人交往的一些知识和准则
- 3 民情土俗
- 意思是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4 民为邦本
- 民为邦本,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 5 民政局
-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 6 民族体育
- 各民族带有显著民俗特点的体育活动。如蒙古族的赛马、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 7 民主革命
- 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 8 民殷物阜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 9 民族意识
-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 10 民用品
- 民用品,泛指各种以满足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目的而生产制造出的产物。由于语境的区别,民用品的外延产生变化,但是民用品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将其与其他类别制造品区分开的核心特征。
- 11 民办学校
-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 12 民有三疾
- 三疾分别为“狂”、“矜”和“愚”,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状况。
- 13 民法典
- 民法典
- 14 民生主义
- 在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提出。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简称为“涨价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