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读音
邮局的意思
词语解释:
邮局
(1) 一建筑物或一建筑物的一部分,其中配备有能够完成邮政部门的全部或局部职能的设备和人员
英
引证解释
⒈ 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
引清王鹏运《彊邨词序》:“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叶圣陶《穷愁·倚闾之思》:“秋帆接视,则己告迟归书也。验北京邮局戳记,辨为前此三日。”
国语词典
办理邮政事务的机关。参见「邮政局」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邮局造句
- 卖实物还要跑邮局,为货物拍照,然后还要上传照片到互联网,再传到店铺里。
- 你路过邮局顺便把信寄出去。
- 卖家发错货一切损失由卖家承担,货已寄到邮局就没有责任了。
- 听从他的劝告,我去了一趟邮局。
- 这几天,兔年小全张邮票开始发行,集邮爱好者把邮局售票处围得水泄不通。
- 其实这欠资二字是邮局工作人员所写。
- 邮局增加了各种商务服务,如国内外电子信函,礼节信函,传递广告及特快专递等。
- 在拐角的邮局问寒问暖有一家。
- 抢劫犯放火烧了一家邮局,并用石头砸车。
- 好吃义丰葱油饼,在邮局旁边,人排得超多的!
邮局相关词语
- 1 邮传部
-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在此之前,交通行政无专管机构,船政招商局隶北洋大臣,内地商船隶工部,邮政隶总税务司,铁路、电政另派大臣主管。铁路又曾改隶商部。设部后,一切并入,置尚书及左右侍郎为主管,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五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所辖有邮政总局、电政总快速 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包括北京总行及上海、汉口、广州分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宣统元年(1909),省庶务司,增承政、参议二厅。三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为交通部。
- 2 邮袋
- 邮袋,是邮件容器的一种,一般邮帆布制作。是邮件在分拣封发和运输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邮件容器。
- 3 邮政
- 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信部门,具有通政通商通民的特点。邮政是种生产力,如《载敬堂集》载:“函信会议,借国家邮政力以通函形式交通信息,达到交换意见、集中议题、办理事务等目的的会议。”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在“兴办大清邮政”的奏折御笔朱批,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 4 邮政储蓄
- 由邮政机构举办的居民储蓄业务。始创于英国,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邮政机构都举办储蓄业务。其储蓄种类除一般银行办理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外,还因邮政机构具有网点多等特点,有异地存取、全市通兑等储蓄。
- 5 邮资券
- 方言。邮票。
- 6 邮车
- 邮车,运送信件、包裹等的车辆。
- 7 邮务局
- 邮局的旧称。 邦钺 《五卅后的上海邮务工人》:“所以邮务局低级职工们--邮务生、拣信生、邮差、听差、苦力等--应该联合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工作。”
- 8 邮传
- 意为驿传,传递文书的驿站。
- 9 邮购
- 邮购(Mail Order/Direct Mail Marketing)是指通过邮局以邮寄商品目录、发行广告宣传品,向消费者进行商品推介展示的渠道,引起或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实现商品的销售活动,并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商品送达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顾客根据商店的订货单或广告,将所需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款项用信函汇寄给商店,商店接到订函和汇款后,即将货物连同发票邮寄给顾客。这种方式可以节省顾客往返时间和费用,便于远距离顾客的购买。也叫直邮目录购物,受网购业务冲击,各大邮购公司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 10 邮子
- 邮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óu zǐ,是指驿卒。
- 11 邮驿
- 驿传是从早期的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历代有不同名称﹐早期称传﹑遽﹑邮﹑置等﹐汉代称邮驿﹐元以后多称驿站﹐尚有亭﹑舍﹑馆﹑铺等﹐都是古代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驿传的国家之一。驿传为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外往来作出了贡献。
- 12 邮检
- 谓检查邮件。 曹靖华 《飞花集·不尽铁浪滚滚来》:“对革命作家,少捕杀,对进步书店,少封闭。多用软刀和暗箭手法。邮检和暗扣,就是这种扒手方式之一。”
- 13 邮亭
- 邮亭,邮递活动中的一种设施,指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或邮局在街上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被大家称之为邮亭。
- 14 邮电
- 至此,邮电成为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