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曲读音
伎曲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引证解释
⒈ 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引汉扬雄《法言·重黎》:“或问淳于越曰:‘伎曲,请问。’曰:‘ 始皇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 越与亢眉,终无挠辞,可谓伎矣。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橈,自令之閒而不违,可谓曲矣。’”
李轨注:“橈,橈时策也。自令与始皇併心为无道。”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伎曲
伎曲相关词语
- 1 伎坊
- 教坊。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 宜春 、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仇兆鳌 注:“伎,一作教。”
- 2 伎数
- 【引证解释】方伎数术。《后汉书·桓谭传》:“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 李贤 注:“伎谓方伎,医方之家也。数谓数术,明堂、羲和、史、卜之官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於是伎数之士,附以诡术。”
- 3 伎伎
- “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 4 伎家
- 指以歌舞或出卖色相为职业的女子。
- 5 众曲
- 众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òng qǔ,是指诸邪恶之人。
- 6 余曲
- 副教授。中共党员。写作教研室主任,重庆市写作学会理事,重庆市秘书协会理事、重庆三峡学院首批中文专业学术骨干。
- 7 佛曲
- 以乐曲旋律配以佛经偈颂谱成之歌曲;或描述佛教精神之乐曲。据毛奇龄所著西河诗话载,佛曲在隋、唐即有,非始于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具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征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清代吴中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称为清乐,即其遗意。敦煌杂曲中尚存有部分佛曲作品。
- 8 作曲
- 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配器法、曲式结构的技术理论体系来表达创作者音乐思想的方法。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技术方法各有不同,大致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各种风格。
- 9 作伎
- 作伎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 作妓 ”。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出自《晋书·乐志下》。
- 10 侧辞艳曲
- 【出处】《诗话总龟》卷四引《雅言杂录》:“ 温庭筠 ……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温飞卿 号多作侧辞艳曲,其甚者:‘合欢桃叶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亦止此耳。”
- 11 侧词艳曲
- 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
- 12 俗曲
- 中国明清以来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流行于城镇市民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因时间、地点的不同,亦称为俚曲、时调、时曲、小曲、小唱、小调杂曲等。俗曲多数由农村的民歌流传衍变而来,因此二者间有时难于划分。
- 13 伎懩
- 1.亦作"伎懩"。 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 3.泛指欲望强烈。
- 14 伎苛
- 伎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ì kē,是谓治事烦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