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读音
对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2.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清代学者孔广森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又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郑玄注:"古文禅或为导。"《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颜师古注:"趋读曰促。""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引宋洪迈《容斋四笔·蒋魏公逸史》:“其三云:‘旧制,执政双转,谓自工部侍郎转刑部,刑部转兵部,兵部转工部尚书。惟宰相对转,工部侍郎直转工书,比执政三迁也。’予考旧制……宰相为侍郎者,升三曹;为尚书者,双转。如工侍转户侍,礼侍转兵侍,若係户侍,当改二丞,而宰相故事不立丞,故直迁尚书。今言工侍对转工书,非也。”
⒉ 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引清代学者孔广森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又” 郑玄注:“古文禪或为导。”
《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
颜师古注:“趋读曰促。”
例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
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
国语词典
声韵学上指语音中阴声韵与阳声韵发生互通的现象。参见「阴阳对转」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对转
对转相关词语
- 1 对诏
- 对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duì zhào ,含义为对策。
- 2 对姻
- 相匹配。《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凤 从幼育於外家,就与表兄对姻。只有 娇鸾 未曾许配。”
- 3 对膝
- 对坐,膝盖靠的很近。形容亲密。 汉 贾谊 《新书·劝学》:“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对膝相视,从容谈语,无问不应。” 晋 刘琨 《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4 对数函数
- “log”是拉丁文logarithm(对数)的缩写,读作:[英][lɔɡ][美][lɔɡ, lɑɡ]。
- 5 对国
- 对国,相对一方的地区或国家。
- 6 对册
- (1) 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例 商量对册 英 the way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countermeasure;countermove(2) 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英 answer
- 7 对空射击
- 对空射击,用高射火器或步机枪对空中目标进行的射击。主要包括对飞机、武装直升机和对伞兵射击。一般采取集火齐射和连续射击。
- 8 对马海峡
- 对马海峡是从日本通往中国东海、黄海和进出太平洋必经的航道出口,人们称它为进出日本海的“咽喉”,交通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对马海峡是北太平洋西缘,日本群岛西南端,对马岛与壹歧岛之间的水域。对马海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222千米,最窄处41.6千米,水深50~100米,最深处可达131米。大陆架十分发达,峡底比较平缓。
- 9 对合子
-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是有去有来的买卖,不过拿国家库里钱捣库里的眼,弄的好巧了,还是个对合子的利儿呢。”
- 10 对见
- 唐 颜真卿《谢户部侍郎表》:“对见之辰,又蒙假以章服。”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凡随驾将校、外方进奉使、文武三品以上官,即於内殿对见。”
- 11 对邻
- 对邻是汉语词汇,读音是duì lín,意思是对门的邻居。
- 12 对面襟
- (1) 中装上衣的一种式样,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 英 a kind of Chinese-style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
- 13 对着干
- 对着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ì zhe gàn,比喻专门采取相对或相反的做法。
- 14 对嘴对舌
- 斗嘴;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