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挛读音
拘挛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拘挛
(1) 肌肉收缩,不能自如伸展
英
(2) 拘束;拘泥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拘束;拘泥。
引汉扬雄《太玄赋》:“荡然肆志,不拘挛兮。”
《后汉书·曹褒传》:“帝知羣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李贤注:“拘挛,犹拘束也。”
宋叶适《法度总论三·资格》:“唐太宗虽以战伐取天下,而用人能尽其材,不拘挛於常格,以起一时之治,尚有可喜。”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以汉臣纪汉事,所谓御史在前,执法在后者,即有域外之议,欲破拘挛之见,已兢不保首领是惧矣。”
严复《论教育书》:“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於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
⒉ 拘禁;关押。
引明朱鼎《玉镜台记·苏狱》:“叹拘挛囚羑里,长夜浑如岁。”
郑观应《盛世危言·狱囚》:“致罹法网,横被官刑,土室棘坦,暗无天日,赭衣黑索,惨受拘挛。”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譬犹居家设廛者,虑其子弟伙伴之盗其物也,於是一一桎梏之,拘挛之,或闭之於暗室焉。”
⒊ 痉挛。肌肉抽搐,难以伸展自如。
引汉王延寿《梦赋》:“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宋欧阳修《琴枕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
清赵翼《闻心余哀邸病风》诗:“可怜我亦拘挛臂,千里相望两废材。”
叶圣陶《隔膜》:“我的躯体渐渐地拘挛起来,似乎受了束缚。”
⒋ 窘逼困难。
引清薛福成《筹洋刍议》:“且今军事虽平,而各路防营尚不可撤,各省田赋尚未復额,一切城廨仓狱善后之工尚未尽修,莫不持釐金为挹注,苟或去之,则拘挛贫弱,百务俱废,异日彼乘我无备,求减洋税,将何以应之?”
国语词典
拘束、浅近。《文选.潘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或读为ㄐㄩ ㄌㄨㄢˊ jū luán。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拘挛
拘挛造句
- 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
-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 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 费骁手脚拘挛,看上去,瘦瘦长长的身子都收缩了好多似的,弱不胜衣。
- 母亲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看见了箱盖上放着的两包耗子药,心里便是一拘挛。
- 在本经筋循行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挛掣痛,重者可成息赉病,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 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湿痹拘挛。
- 邪魔使那人拘挛了一阵,大喊一声,就从他身上出去了。
- 筋骨拘挛;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疥癣;疮疡。
-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
拘挛相关词语
- 1 拘禁
- 拘禁,指关押、逮捕监禁。语出《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 2 拘执
- 拘执,指拘泥固执。如:这些事儿可以变通着解决,不要太拘执。
- 3 拘役
-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拘役有如下特点:(1)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2)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3)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 4 拘催
- 拘传催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总论》:“至於传习徵名,不用公差,查报拘催,不烦牌票。”
- 5 拘虚
- 拘虚,读音jū x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孤处一隅,见闻狭隘。。
- 6 拘系
- 拘系,指拘禁;管束。语出《易·随》:“拘系之,乃从维之。”
- 7 拘急
- 指四肢拘挛难以屈伸的症状。多由于风邪所致,也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 8 拘留
-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行政拘留指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天。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 9 拘学
- 拘泥偏执之学。《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明 何景明 《何子·心迹》:“夫拘学不假於绳尺之外,浅见不及於衣带之下。”
- 10 拘累
- 拘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ū lèi,亦作“ 拘缧 ”。监禁,囚禁。
- 11 拘礼
- 如:过于拘礼。
- 12 拘忌
- 恣意妄为,无所拘忌
- 13 拘谨
- 拘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ū jǐn,意思是拘束谨慎;拘束而不自然。近义词是管束、束缚、约束、拘束,反义词是洒脱、勇敢、开朗。词语出自清代梁章钜的《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
- 14 拘泥
- 拘泥(注意泥发第四声),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语出《朱子全书·易》:“要在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