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牍读音
牒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公文。
引证解释
⒈ 公文。
引汉王充《论衡·超奇》:“夫鸿儒希有,而文人比然;将相长吏,安可不贵?岂徒用其才力,游文于牒牘哉?”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牒牍
牒牍相关词语
- 1 牒桉
- 牒桉,读音为dié ān ㄉㄧㄝ ˊ 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公文。
- 2 牒启
- 牒启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奏札。
- 3 牒谱
- 即谱牒。家谱。 清 李渔 《慎鸾交·待旦》:“又道是祖训曾贻,牒谱经刊,永不娶倾城色。”
- 4 牒诉
- 讼辞,诉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吕向 注:“牒,文牒也;诉,告也。” 宋 司马光 《送人为闽宰》诗:“政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宋史·文苑传一·何承裕》:“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 5 牒状
- 讼辞。《魏书.源贺传附源子恭奏*:‘徐州表投化人许团并其弟周等,究其牒状,周列云己萧衍黄门侍郎.....。’案牒推理实有所疑。”南朝称为牒诉。见孔稚圭《北山移文》。
- 6 牒籍
- 牒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ié jí ,犹典籍。
- 7 牒举
- 牒举是一个汉语词,上书陈述。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县官判事案成后自觉有失请举牒追改判》。
- 8 牒报
- 牒报是汉语词汇,拼音为dié bào,出自《与吕安老提刑书》。
- 9 牒呈
- (2). 清 制,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府佐贰行知府,州县佐贰行州县,各用牒呈;直隶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两司首领行知府,用牒呈;府厅于提督用牒呈;司道于司道用牒呈;州县于副将用牒呈。”参阅《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
- 10 牒目
- 犹名册。 唐 王泠然 《论荐书》:“草泽卑位之间,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徵名奏闻。”
- 11 牒牒
- 迭迭,频频。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汉封禅记》:“初止此道,行十馀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牒牒据顿地,不避暗溼。”
- 12 牒用
- 正式任用。《魏书·杨椿传》:“当今 雍州 刺史亦不贤於 萧寳夤 ,但其上佐,朝廷应遣心膂重人,何得任其牒用,此乃圣朝百虑之一失。”
- 13 牒云
- 牒云,汉语词语,读音是dié yún,指复姓。
- 14 牒书
- 牒书,读音dié shū,汉语词语,谓书于简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