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惶读音
恐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恐惧不安。
引证解释
⒈ 恐惧不安。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阵兵末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清顾炎武《十庙》诗:“朔望及雩祈,顿首诚恐惶。”
冰心《分》:“母亲很恐惶的,不住的摇拍我。”
国语词典
惶恐惧怕。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恐惶
恐惶造句
- 臣女韩毓英诚恐惶恐,敬谨跪奏,为沐恩深厚,冒昧陈情事窃以关雎开王化之风,免罝重武功之德。
- 懂得逃命的,却被一个又一个的巨浪海啸吞噬了所有战船而神情漠然,对着已变成一堆又一堆烂木的战船惘然如失,脸上一片煞白,惊恐惶急不已。
- 由于单先生检测氡气质量严重超标的事不胫而走,使得许多居住在该栋大楼的人们产生恐惶。
- 风雨才疏学浅,惶恐惶恐,不敢尸位素餐,误国误民,特意请辞,从此呼啸山林、梅妻鹤子,不问世事,乞请恩准!草民风雨叩上圣龙历七五三年十月初五。
- 雷霆骤响,震得万物惊恐惶惧,尔后却又谈笑风生。
恐惶相关词语
- 1 恐曷
- 恐曷即“ 恐猲 ”,亦作“ 恐愒 ”、“ 恐喝 ”。恫吓威胁。
- 2 恐逼
- 恐吓逼迫。《宋史·杨廷璋传》:“有姐寡居京师, 周祖 微时,欲聘之,姐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
- 3 恐悚
- 恐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ng sǒng,是指惶遽不安。
- 4 恐恐
-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唐· 韩愈《原毁》
- 5 恐猲
- 恐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ng hè,是指恫吓威胁。
- 6 恐遭物议
- 恐遭物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ng zāo wù yì,是指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 7 恐詟
- 1.恐惧。
- 8 恐栗
- 汉 张衡 《同声歌》:“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 寄 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二相恐栗畏缩,自保其位,心知非是,口不肯言。”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潭既受水,渊渟滉漾,其深不测,睇观既久,咸生恐栗。”
- 9 恐呵
- 威吓呵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见一总角书生,酣眠绣榻;细审,识为 霍生 。推之始觉……众指为贼,恐呵之。”
- 10 恐喝
- 1.亦作"恐愒"。亦作"恐喝"。亦作"恐曷"。 2.恫吓威胁。
- 11 恐动
- 恐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ng dòng,是指惊恐扰动。
- 12 恐防
- 恐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kǒng fáng,即防备。
- 13 恐畏
- 恐畏,拼音kǒng wèi,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 14 恐赫
- (1) 威胁人,使害怕;吓唬 例 他恐赫破产的人 英 menace;terrify;threaten;intimi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