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使读音
嚮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向使
(1) 连词,假使
例
例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假使、假设。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向使
嚮使相关词语
- 1 曏使
- 拼音:xiàngshǐ假使;假令。
- 2 使効
- 南宋 时民兵名称。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议者以 濠 、 楚 使効多代名,自今逃死,须言上乃得收。既有旨,公言:‘ 乾道 初,招 魏胜 、 郭升 、 张荣义 ,从人给田,勿课役,勒五部月一至州,习射犒激,名曰使効,盖 陕西 弓箭手法也,纔三百馀人耳。州县恶其犷锐难制,死亡不复补,甚者抑不令赴州,失本意矣。’”
- 3 说大话使小钱
- 说大话使小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uō dà huà shǐ xiǎo qián,意思是谓口头慷慨,而行为吝啬。亦比喻口说大话,却行事胆小。
- 4 使心作倖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绣衣使者
-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
- 6 绣使
- ②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音乐使者|春天的使者。
- 7 绪使
- 谓服劳役的开端。《庄子·天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 郭象 注:“将兴后世事役之端。” 成玄英 疏:“绪,端也。使,役也。不能无为,而任知御物,后世劳役,自此为端。”
- 8 宣抚使
- 中国历史官名。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先安慰使或宣抚使。宋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元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管理军民,参用土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土官。辛亥革命后仍有沿用旧名者。
- 9 宣谕使
- 宋官名。掌考察地方政治,按察官吏,招抚起事者,宣谕朝廷关心。南宋绍兴后常于民众起事被镇压后派高级官员为宣谕使前往抚慰。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 10 宣慰使
- 官名。唐宪宗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曾置淄青十二州宣慰使,非常制。
- 11 宣使
- 宣使是指宣抚使的省称,出处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
- 12 宣慰使司
- 官署名。
- 13 嚮導
- 向导,指领路人,亦指导游。语出《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甫 ( 仇甫 )斩之。”
- 14 嚮往
- 向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àng wǎng,基本意思是向往指因热爱 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的意思。出自 《答司马谏议书》、《夜谭随录·董如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