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读音
鼙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军中使用的战鼓:~喧天。
引证解释
⒈ 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引《周礼·春官·锺师》:“掌鼙鼓縵乐。”
《吕氏春秋·古乐》:“有倕作为鼙鼓鐘磬。”
《六韬·兵徵》:“金鐸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
《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晋陆机《演连珠》之三六:“臣闻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鼙鼓疏击,以节繁絃之契。”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清王韬《瀛壖杂志》:“拔发骑龙望斾旌,经年鼙鼓未休兵。”
陈毅《寄耿星同志》诗:“黑非独立惊鼙鼓,数行韵语报平安。”
国语词典
古代军中使用的战鼓。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词:「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后借以指战事。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鼙鼓
鼙鼓造句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下归元。
- 永别了,长嘶的骏马、锐厉的号角、惊魂的鼙鼓、刺耳的横笛、庄严的大旗和一切战阵上的威仪!
- 鼙鼓揭天来,金戈铁马东征西讨,换得半生烟云一枕风霜,弹指话沉浮,书在,剑在,侠在,尚可中道击水。
- 鼙鼓声声,夜雨淋林,李隆基的深情,安禄山的壮志,是否拥有钧天之能,便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
- 三军齐整,陈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
- 乍听得鼙鼓齐鸣,杀声四起,清军开始大举攻城。
- 鼙鼓的声音从来都不代表和平。
- 有个典故叫‘渔阳鼓动’,语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说的是安禄山造反。
鼙鼓相关词语
- 1 鼙角
- 鼙鼓和号角。亦指击鼓和吹号的声音。《新唐书·康承训传》:“帝遣中人 康道隐 宣慰 徐州 , 勋 郊迎,旗铠矛戟亘三十里,使骑鸣鼙角,声动山谷。” 前蜀 贯休 《送郑使君》诗:“讴谣合合千门乐,鼙角雄雄一阁雷。”
- 2 鼙婆
- 鼙婆,即瑟琶。 出自杨维桢 《鼙婆引》。
- 3 鼙舞
- 鼙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í wǔ ,是指舞乐名。
- 4 鼙吹
- 鼙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í chuī,是指鼙鼓和号角。亦指击鼓和吹号的声音。
- 5 飘鼓
- 谓随波飘流动荡。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腾趠嶢嵲兮,万里一覩。”
- 6 破鼓乱人捶
- 破鼓乱人捶,拼音: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汉语成语,意思是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 7 仆旗息鼓
- 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8 旗鼓
- 旗鼓烟素以烟叶厚实,烟味醇香,烟丝细长、柔软、色泽鲜艳、加工别致而闻名。有“旗鼓草烟赛重九”之说。
- 9 旗鼓相当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0 樵鼓
- 即谯楼之鼓,用以报更。樵、通“ 谯 ”。 明 高瑞南 《玉包肚·四声怨》曲:“叫长空雾冷霜凝,催樵鼓月沉星朗。”
- 11 敲边鼓
- 引申成语:旁敲侧击。
- 12 敲锣打鼓
- 敲锣打鼓,成语,意为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 13 棚车鼓笛
- 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 14 培林花鼓
-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地方戏。用花鼓作伴奏。
大家在问
鼙 字的笔顺写法
鼙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鼙 ”字共有21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撇 提 横 竖 横撇/横钩 捺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2、鼙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