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读音
嗅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嗅觉
(1) 鼻腔粘膜对气味的感觉。喻指对客观事物的辨别能力或敏感性
英
引证解释
⒈ 鼻腔黏膜对气味的感觉。
引丁玲《松子》:“一阵清香迷满了他的嗅觉。”
《花城》1981年第5期:“我知道,你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都挺正常。”
⒉ 喻指对客观事物的辨别能力或敏感性。
引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为此目的,就要同志们提高嗅觉,就要同志们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鉴别其好坏。”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日本侦探的嗅觉真象猎犬一样的敏锐,他们当然是接到山海关伪警察署的报告了。”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三:“他凭着长期政治工作的嗅觉,一下子就看中了三分队。”
国语词典
人体或一些动物鼻腔上的黏膜有嗅细胞,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刺激嗅细胞,其神经冲动由嗅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嗅觉,能辨别物的香臭。也作「臭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嗅觉
嗅觉造句
-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
- 其实女人靠的是直觉和嗅觉,男人总是以为她们不知不觉。如今女人如此决绝决,男人们才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总是后知后觉。
- 触觉变形的听觉视觉体验的效果的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光,感觉,嗅觉和味觉体验,感觉到震动。但最终被转换成一个对大脑的神经脉冲信号行为。
- 警犬的嗅觉十分灵敏,能帮助公安人员破案。
- 这只警犬的嗅觉和听觉都异常灵敏。
- 这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香气诉诸于嗅觉,色彩诉诸于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人的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作者是想把无形的香气,转化成有形的颜色用来形容飘渺轻柔的感觉。
- 听说嗅觉是比视觉更长久而深刻的记忆。桔子树
- 芳香嗅觉丰富了软腭对于口感的辨别种类。
- 他们让其中一组苍蝇处于自然状态,让另一组苍蝇接受“巴甫洛夫法”训练以提高它们的智力,比如将嗅觉与味觉与特定的食物或生存经验联系起来。
- 引诱剂,排斥剂还是其他的兴奋剂都是嗅觉物质,但刺激剂和阻抑剂常常是味觉物质。
嗅觉相关词语
- 1 嗅闻
- 用鼻子辨别气味。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
- 2 嗅神经
- 嗅神经:嗅神经是感觉神经,初级神经元是双极神经神经元,存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其周围部分穿出鼻腔顶部、鼻中隔上部和鼻上甲内侧的粘膜,形成带纤毛的感受器,其上行轴突组成嗅神经。第一对脑神经。由嗅黏膜嗅细胞的突起组成,人类一侧的嗅神经约含20余条嗅丝。嗅神经把嗅觉冲动传至嗅球,再经嗅三角,前穿质、透明隔传至嗅觉中枢。
- 3 嗅石
- 神兽名。其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口能吐火,声音如雷。
- 4 嗅觉阈值
- 阈值 yùzhí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能产生一个校正动作的最小输入值 刺激引起应激组织反应的最低值
- 5 缘觉乘
- 缘觉乘又叫中乘佛教
- 6 缘觉
- 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
- 7 圆觉
-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7 册 No. 0842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 8 震觉
- (1) 通常指对物理震动的知觉 英 seismaesthesia
- 9 住果缘觉
- 缘觉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进求佛果之心。
- 10 不自觉
- 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
- 11 一宿觉
- 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 唐 玄觉禅师 初谒六祖 惠能 ,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说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于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 12 一觉
- 一觉:鲁迅散文诗
- 13 醒觉
- 《醒觉》,歌手吴浩康2005年发行的专辑《Nowhere》中歌曲。
- 14 歆嗅
- 歆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īn xiù,是指歆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