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点读音
税点的意思
词语解释:
税点,起税点的简称,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税点相关词语
- 1 税産
- 征税的产业。 《宋史·食货志上六》:“诸州县置差役都鼠尾簿,取民户税产、物力高下差取,分五等排定。”《宋史·食货志上六》:“其十曰:役人须有税产乃得就募。”
- 2 铄金点玉
-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 3 馊点子
- 在日常经历、工作烦恼等事情,都可以放在此平台交流,提高大家的知识,经验与众人分享。
- 4 所得税
- 有些国家以个人收入课税的。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仅只有巴林和卡塔尔这两个中东小国民众不用缴所谓的所得税。
- 5 摊点
- 摊点,指摆摊子出售货物的售货点。
- 6 檀点
- 檀点,读音tán diǎ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浅红色的脂粉痕。
- 7 塘丁税
- 南朝会稽郡兴修水利的捐税。会稽郡本有民间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
- 8 讨开点
- 方言。分得一点。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有便宜大家讨开点,没事。”
- 9 逃税
- 逃税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行为。主要表现有: 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帐凭证,虚报、多报费用和成本,少报或不报应纳税所得额或收入额,隐匿财产或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回已纳税款等。在西方国家,发生逃税行为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纳税人怀有减轻本身税收负担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税务管理不严和税率过高也会助长逃税行为,而且税法越复杂以及越是要求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逃税也就越容易。另外,如果舆论对逃税行为持同情态度,逃税活动会受到鼓励。
- 10 特点
- 特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è diǎn,意思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语出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馀孽》:“八股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最显明的特点就在于老一套的公式主义。”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 11 特惠关税
- 特惠关税是指一国对来自有特殊关系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特别优惠税率的关税。这种优惠待遇通常不得根据最惠国待遇给予任何第三国。特惠关税制度通常实行于宗主国与殖民地、自治领地之间或帝国主义大国与它的附属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其目的是保证宗主国在附属国的工业品市场上占优势。特惠关税最早见于1897年加拿大开始对英国采取关税减征办法;1907年正式制定三栏税则,其中一栏是特惠税率,其税率最低,专门适用于英国,比一般税率约低1/3。以后澳大利亚等英属殖民地相继推行。1932年渥太华会议制定的英帝国特惠制,适用于英国与其所属殖民地之间,后因改为联邦制,称之为“英联邦特惠制”。美国在1975年签署了对137个国家和地区的2724种商品可免税进口的关税特惠。
- 12 特别税
- 特别税指为避免两极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必须逐步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
- 13 税境
- 国家有效行使税收管辖权的界限
- 14 税收主体
- 税收的主体分课征主体和缴纳主体,而这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课征主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税主体,二是征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