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鞈读音
靺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靺韐'。
赤色皮蔽膝。
赤色皮蔽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靺韐”。赤色皮蔽膝。
引明夏完淳《明妃篇》:“锦袖乍娇红靺鞈,金井长辞玉轆轤。”
清查慎行《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一人躬靺鞈,九校勇驰驱。”
清钮琇《觚賸·古古诗》:“錕鋙摇动星辰气,靺鞈涵沉虎豹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靺鞈相关词语
- 1 靺韐
- 亦作'靺韐'。 赤色皮蔽膝。
- 2 鞺鞈
- 鞺鞈,读音为tāng gé,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钟鼓声。
- 3 鞅鞈
- 以绣革制成的甲。
- 4 鞈革
- 古代用皮革制的胸甲。
- 5 鞈匝
- 围绕貌。
- 6 红靺鞨
-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 7 闛鞈
- 闛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āng tà,是指钟鼓声。
- 8 靺羯芽
- (1) 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英 Mohe
- 9 靺鞨
-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鞨。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 10 黑水靺鞨
- 当辽灭亡渤海国后,一些黑水靺鞨被契丹统治成为熟女真。
- 11 鞮靺
- 古代少数民族的乐舞。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骠国乐》:“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十六院》:“ 炀帝 十六院,皆自制名,择宫中佳丽厚有容色美人实之。”《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