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达读音
洞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洞达
(1) 通晓;透彻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畅通无阻。
引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十:“服贾者麏集,爰是街衢洞达,閭阎比櫛。”
⒉ 流畅;通顺。
引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南朝梁袁昂《书评》:“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品艳》:“花缘酬对洞达,宜明窗。”
⒊ 胸襟开阔磊落。
引《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汉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之二:“有志者行事当洞达如日月。”
《人民文学》1984年第2期:“可以说他是狂傲不羁,也可以说他是豪爽洞达,难道这是渔民气质的遗传?”
⒋ 理解得很透彻;看得很清楚。
引汉王充《论衡·知实》:“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
宋叶适《滕季度墓志铭》:“余异其沉敏,学未久,坤闔乾闢,无不洞达。”
明马中锡《辠言》:“西都邵雍稍知粗迹,已能洞达吉凶之变。”
茅盾《子夜》五:“王和甫笑嘻嘻地看着吴荪甫,说出了这样洞达人情世故的话。”
⒌ 穿通。
引汉王充《论衡·儒增》:“当中晋侯之目也,可復洞达於项乎?”
国语词典
通晓、明白。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洞达
洞达造句
- 知师洞达诸方旨,临机不答旧时禅。
- 冀南洞达,愚公之轨躅可寻;渔耕分疆,神农之英模永范。
-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
- 刘学今日来,主要看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这块石头上的字,据说是汉代蔡邕书写,骨气洞达,爽爽有力。
- 我想也是,行文大气,洞达世间百态,非积五、六十年的人生经验而写不出,你才多大?
- 想不到小汐汐的书法金钩铁划,骨气洞达,不错不错!小汐汐你练过字?
- 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途洞达。
- 浅龋时,牙齿没有明显的疼痛,一旦发展到深龋,龋洞达到牙髓或接近牙髓,这时如果再有食物残渣进入龋洞,就会导致牙髓充血,而让患者饱受痛苦。
-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洞达相关词语
- 1 洞澈
- (1) 彻底地理解 英 understand thoroughly;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know clearly
- 2 洞识
- 洞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ng shí,意思是通晓;透彻了解。
- 3 洞释
- 洞释,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彻底消解。
- 4 洞悟
- 透彻地领会、理解。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洞悟超先几,微言析元理。”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刘青田异事》:“﹝ 青田 ﹞聪明增前数倍,天文兵法,一览洞悟。”
- 5 洞见症结
- 洞见症结是汉代开始使用的一个中性成语。
- 6 洞隐烛微
-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 7 洞庭春色
- 每年的立春日,是宋代百姓重要的节庆。在这一天,人们烹牛宰羊,蒸制春饼,不亦乐乎。是年立春,为了庆祝春光正好,国泰民安,安定郡王以皇家宫廷特制工艺用柑橘酿酒邀天下百姓同庆,这个酒就是“洞庭春色”。安定郡王广邀天下文人雅士共品宫廷御酒,苏轼就是其中之一。好酒之徒如苏东坡,在饮用了“洞庭春色”之后大赞不已,称其为大宋三绝,色香味无一不稀世罕有。于是大文豪当即作诗《洞庭春色》,对此酒的赞誉一直流传,如今华橙原酿继承了“洞庭春色”,才得以传世至今。
- 8 洞隙
- 巴金 《还魂草》五:“从几处被损毁的屋瓦的洞隙中,经过了天花板,漏下断续的雨滴。”
- 9 洞鉴古今
- 洞鉴古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dòng jiàn gǔ jīn,释义为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 10 洞谙
- 洞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òng ān,是指通晓;很熟悉。
- 11 洞仙歌
-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作除作为正体的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之外,还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等。
- 12 洞霄宫
- 13 洞泄
- 洞泄是一个病名,出自于《素问·生气通天论》。
- 14 洞幽烛微
- 洞幽烛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出 处:明·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