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陈读音
条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条陈
(1) 分开条目来述说
英
(2) 旧时下级向上级分条讲述事情、建议或意见的文书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分条陈述。
引《汉书·李寻传》:“夫变异以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陈所闻。”
宋陈亮《廷对》:“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
清陈康褀《郎潜纪闻》卷一:“如贵州诸生黎庶昌、江苏监生周同穀条陈时事,諭旨亦称其‘不为无见’,令疆臣酌筹办理。”
洪深《青龙潭》第四幕:“我上过一个呈文给省政府,条陈兴修水利的意见。”
⒉ 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呈文。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准了礼部尚书钱谦益的条陈,要亟正文体,以光新治。”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上条陈的。于是听话的属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宏道老兄又在拟具甚么地方自治条陈么?”
⒊ 指一般的意见书。
引叶圣陶《搭班子》:“我好久要向你们教员先生上条陈,一天至少上八点钟,这才于学生有点益处。”
国语词典
分条陈述。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条陈
条陈造句
- 玉帝林林总总独擅胜场一番条陈,在场的仙官们心中纵有再多的不然,也不好意思当着众仙的面指在玉帝的鼻子上。
- 你昨天递交上来的条陈写得很好。
- 淳祐十一年,台臣条陈军匠不闲阅习之弊按旧制,禁兵毋私役。
- 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
- 自闰六月初二日,监国伊始,一切民间利病,许贤达条陈,孤将悉与维新,总其道揆,副海内喁喁之意焉。
- 大会上他条陈了关于企业改革的种种设想。
- 万耀煌从四十一标时组织群治学社起一直至建议吴禄贞举义及津、沪的情形分条陈述,黎元洪当即任命他为参谋部参谋之职。
- 但签奥约,仍可加入联盟,王使正廷来电可按,则胡使六不可不签字之条陈,殊不可凭。
- 既然太子已经写清楚了条陈,何不让中官去办?难道大明已经人力匮乏,以至于要十五岁的太子亲自去做了么!
- 我进了屋,一屁股坐在她家那条陈设着的棠梨木椅子上,格外意气风发,脸上还带着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
条陈相关词语
- 1 条脱
- 条脱指古代臂饰。
- 2 条支
- 条支,西亚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据说为塞琉古(塞琉西)王国建立。
- 3 条文
- 条文tíao wén,是法令、条例、章程、规范等的分条说明的文字。
- 4 条播
- 条播,播种的一种方法。谓把种子均匀地播成长条,行与行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且在行和行之间留有隆起,供农民走路、踩踏。条播是最为常用。基本能保证通风透光,间苗、除草操作亦方便。
- 5 条昶
- 条畅。昶,通“ 畅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 6 条段
- 元典章·户部五·民田》:“或有自愿出舍之家,须赴有司具四至条段,陈告以凭。”《元典章·户部五·民田》:“不问隣里亲戚,亦不交割条段四至,强行使人耕种。”
- 7 条达
- 基本解释:古时传统岁时压胜物和饰物。指一种丝织品。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传统民间有互赠条达和其他五彩丝的风俗。
- 8 条款
- 条款意思是条件,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应达到的标准。语出茅盾 《子夜》十一:“老赵,老赵,要是不答应我的条款,好,我们就拉倒!”
- 9 条卓
- 条卓,读音为tiáo zhuó ㄊㄧㄠˊ ㄓㄨㄛˊ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条桌。
- 10 条旨
- 条旨谓起草圣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赵麟阳司寇》:“﹝赵麟阳﹞劾严分宜父子,世宗怒,逮至京,拷掠定罪。分宜恨之甚,条旨杖一百棍为民,上抹去‘杖一百棍’四字,止削籍归。”
- 11 条令
- 释义:1、条文法令。2.今多指用简明条文规定的行动的准则。
- 12 条师
- 条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áo shī ,是指善写呈文的师爷。
- 13 条约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确定签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包括公约、协定、换文、联合宣言、宪章等。由两个国家签订的条约称“双边条约”;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签订的条约称“多边条约”。条约一般具有时间性,如果期满不再续签即失效。
- 14 条侯
- 西汉周亚夫的封号。《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明尹耕 《秋兴》诗之三:“条侯自靖中州变,窦宪曾铭塞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