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读音
同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同声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英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例
英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例
英
(4) 言语腔调相同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参见“同声相应”。
引汉贾谊《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陆机《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李白《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金元好问《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⒉ 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引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⒊ 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引《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兗州府奉符县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⒋ 指言语腔调相同。
引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国语词典
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
如:「异口同声。」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同声
同声造句
- 会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在考试竞赛中夺得好成绩。
- 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 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 小明和小力常在一起讨论文艺理论的各种问题,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老师的提议。
- 大家众口同声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 他们俩真可以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十多年来无论在任何项目的合作中,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 刚刚下了一场大雨,盼雨盼得心焦的人们欣喜若狂,异口同声地喊:再下大点吧!
-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活雷锋。
同声相关词语
- 1 同济
- 同济,读音tóng jì,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同舟渡水。
- 2 同甘
- 同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óng gān,意思是共享美味。
- 3 同床异梦
- 也可以说: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打算。
- 4 同心结
- 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
- 5 同靴
- 同靴,拼音是tóng xuē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称同嫖一妓者。
- 6 同质
- 同质(Homogeneity )与异质(Heterogeneity)系一对科学与统计学中常用的对一种生物组织或物质的均匀性进行描述的概念。
- 7 同砚
- 同砚 ,读音是tónɡ yàn,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同学。
- 8 同一律
-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 9 同心合意
- 同心合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ng xīn hé yì,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 10 同心断金
- 同心断金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óng xīn duàn jīn,形容心齐力量大,出自《周易注疏》卷七〈系辞上〉。
- 11 同心方胜
- 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结。多以表示男女爱情。胜,原为女子头上菱形饰物,以金箔﹑丝绒或绢帛剪制而成。
- 12 同堂
- 同堂,拼音是tóng táng,指同居一家。《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素不好鼂错,鼂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三国 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唐韩愈《袁氏先庙碑》:“由曾及考,同堂异置。” 老舍 《四世同堂》二:“自从他有了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
- 13 同袍同泽
- 同袍同泽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óng páo tóng zé,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 14 同榻
- 同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ɡ tà,是指同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