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虫读音
尸虫的意思
词语解释:
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
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唐柳宗元有《骂尸虫文》。
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唐柳宗元有《骂尸虫文》。
引证解释
⒈ 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
引《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尸在牀上六十七日,尸虫出於户。”
闻一多《死水·静夜》诗:“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⒉ 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三。
引宋梅尧臣《和元之述梦》:“吾闻有尸虫,伺恶多相尚。”
清褚人穫《坚瓠五集·三尸》:“道家言人身有尸虫三,谓之三彭。”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尸虫
尸虫相关词语
- 1 尸骸
- 尸骸,拼音shīhái,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 2 尸蜡
- 尸蜡是指人死后,在特殊的环境下,尸体皮下 脂肪组织因皂化或氢化后形成的污黄白色的蜡样物 质,属保存型尸体的范畴。多见于浸在水中或埋在 水分丰富的泥土中的肥胖尸体。形成尸蜡的部分,呈 灰白色或黄色的脂蜡样物,有油腻感,可以压陷,但 脆而易碎,能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全身形成尸蜡 者较为少见,大多是尸体的一部分形成尸蜡。首先 形成于皮下脂肪组织,然后才会见于身体其他处的 脂肪组织,常见于四肢、臂部、面部及妇女的乳房。 尸蜡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体内脂肪 先水解为甘油与脂肪酸,脂肪同蛋白质分解所产生 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 结合而形成不溶于水的皂化物,这就是脂蜡样物质。
- 3 尸位
- 尸位,指占着职位却不做事。见《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 4 尸解
-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 5 尸罗
- 除此之外,另有修习、正顺、三昧、清凉、安眠、得定、增上等义。
- 6 尸居余气
- 尸居余气shī jū yú qì,成语,像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 7 尸疰
- 尸疰一个病的名称。即尸注,九注之一。
- 8 尸居龙见
- 尸居龙见,成语,读音为shī jū lóng xiàn,释义为静如尸而动如龙,出自《庄子》。
- 9 尸禄素餐
- 尸禄:空食俸禄。 素餐:不做事白吃饭。指空拿俸禄而不尽职守。
- 10 尸素
- 释义:1、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2、指居位食禄不尽职的人。
- 11 尸蹷
- 尸蹷 ,病名。厥证之一。即尸厥。
- 12 尸横遍野
- 尸横遍野,读音 shī héng biàn yě,汉语成语,意思是尸体遍布荒野,形容死的人极多,都来不及掩埋或无人掩埋。多用来修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该成语出自隋朝祖君彦编写的《檄洛州文》之中。
- 13 尸陀林
- 据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载,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在汉地隋以前已有此风俗。这种风俗对于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许是殊途同归。在佛教故事中也有“尸毗王以身施鸽”及“摩诃萨埵投身饲虎”的佛经故事,宣扬的是“菩萨布施,不惜生命”。
- 14 尸體
- 尸体,指生物死后留下的躯体。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细菌真菌分泌的酶的作用,尸体会腐烂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腐烂中的尸体是恶臭的,如果在水的这种介质中尸体腐烂会延长,而在酸、碱介质中尸体腐烂缩短。比如像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就是一种风干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