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状读音
献状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观裸状之罪。
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投献的状纸。
引证解释
⒈ 谓观裸状之罪。相传晋文公骈胁,而曹公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羈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惠栋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
⒉ 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引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
唐刘知几《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浦起龙通释:“献状,媚态也。”
宋黄庭坚《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
元尹廷高《雨中度江见海怪出没》诗:“江神唯识诗客意,故尔献状聊相娱。”
⒊ 投献的状纸。按,此指卖身状。
引《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璩公归去与婆婆説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来府中,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
国语词典
自呈功状。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献状
献状相关词语
- 1 献生子
- 献生子是唐 宋 以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历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
- 2 献豕
-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 ,见羣豕皆白,懐慙而还。”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 ,賫花躬 魏 。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 唐 无名氏 《四灵赋》:“ 辽东 献豕,又何足数? 越裳 贡雉,失其所夸。”
- 3 献纳使
- 献纳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n nà shǐ,是指唐 时匦院主持人,专管臣民书奏之官。原称匦使。
- 4 献璞
- 犹献玉。
- 5 献好
- 献好,是一个汉语词,犹言献殷勤,讨好。 赵树理 《邪不压正》。
- 6 献豆
- 周 代雕饰的礼器。《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以楬豆, 殷 玉豆, 周 献豆。” 郑玄 注:“献,疏刻之。” 孔颖达 疏:“献音娑,娑是希疏之义,故为疏刻之。” 孙希旦 集解:“ 周 饰以玉而又雕刻其柄,故别名献豆。”
- 7 献臣
- 贤臣。
- 8 献楚
-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 9 献功
- 出处:《诗·鲁颂·泮水》;解释:《周礼·天官·内宰》。
- 10 献供
- 献供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奉献供品。 出自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
- 11 献旗
- 献旗,xiàn qí ,把锦旗献给某个集体或个人,表示敬意或谢意。
- 12 献履
- 冬至后日渐长,古代有献鞋袜的礼俗,表示长久履祥纳福。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五》:"对时陈献履之衷﹐叩阙致呼嵩之祝。"一说冬至后日长﹐民妇献鞋于公婆﹐表示女工开始。
- 13 献御
- 献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n yù ,是指进献食物给皇上。
- 14 献议
- 献议,拼音xiàn yì ,出处 唐·李绛 《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