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慑读音
核威慑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核战争威胁来推行其政治和军事目的的策略。往往以核武器产生的严重后果恫吓对手,迫使其屈服。也指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间相互威胁,形成核均衡。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核威慑
核威慑造句
- 潜射弹道导弹如果装载核弹头,能够具备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继而构成一个国家的海基核威慑力量,即在遭到第一次核打击、陆基导弹被摧毁的情况下,能够反击。
- 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说,朝鲜别无选择,只能进一步增强核威慑力量,以应对敌对势力不断增长的军事威胁。
- 该体系将对印度对华核威慑的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日本发出信号。
- 正常情况下,这是个非核威慑专家可以忽视的世界。
- 但杨毅称,北京一直奉守不首先使用的承诺,他指责批评者试图破坏中国发展有效核威慑的计划。
- 正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从此中国真正拥有了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
核威慑相关词语
- 1 核脏弹
- 具有放射性、非核武器的武器。
- 2 核磁子
- “核磁子”是天文学专有名词。
- 3 核材料
- 对“核材料”这个名词没有统一的看法和定义。有人认为:它是用于核科学和核工程的材料的总称;有的认为它是专指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所用材料;有的把它定义为裂变材料和聚变材料的总称,即与核燃料的概念相似。广义的核材料是核工业及核科学研究中所专用的材料的总称。
- 4 核裁军
-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裁减核军事人员和装备。
- 5 核心资本
- 一级资本亦称“核心资本”。根据银行资本的性质、职能等对构成银行资本的不同成分进行的划分,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6 核武器
-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从广义上说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掷或发射系统在内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核武器通常指狭义的核武器,即由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组成的核弹。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将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即构成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广义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弹、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和作战支持系统等组成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 7 核辐射
-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外界光辐射的作用下向某对应低能态跃迁的辐射过程。如果外界光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 -e ,则原子将从激发态e 跃迁到较低能态e ,同时放出与外界光辐射 入射光 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和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受激辐射是激光器中的基本物理过程之一。
- 8 核心价值
- 是指在价值群中,或者说在多元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或价值体系。
- 9 核苷酸
- 核苷酸(hé gān suān) Nucleotide,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又称核甙酸。戊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4种核苷酸组成核酸。核苷酸主要参与构成核酸,许多单核苷酸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三磷酸腺苷(ATP)、脱氢辅酶等。
- 10 核能资源
- 指用于裂变反映的铀、钍和聚变反应的氘、氚及锂等核燃料资源。
- 11 核菌
- 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 12 核牛
- 指“辐射牛”。
- 13 核心家庭
-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无论*有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通常称“小家庭”。人类学家默多克通过对 250 个家庭的研究,在《社会结构》(1949)中依其亲属关系进行分类后界说的一种家庭形态,以区别于多偶家庭和大家庭。主要特征:(1)是其他两类家庭赖以扩大的基本单位;(2)含有夫妇和血缘两种关系;(3)对亲属的依赖性较小;(4)择偶比较自由;(5)离婚率较高;(6)缺少亲属的照顾。在其他著述中,也称自然家庭、直接家庭、生物家庭、原级家庭、限制家庭和基本家庭等,用以研究家庭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婚姻、家庭教育与社会设施等问题。
- 14 核转变
- 发生核反应或核衰变形成新核素的过程,原子核种类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