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徯读音
凫徯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鸟名。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鸟名。
引《山海经·西山经》:“﹝鹿臺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鳧徯。其名自叫也,见则有兵。”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凫徯
凫徯相关词语
- 1 凫飞
- 汉叶县县令王乔,有神仙之术,每月初一、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后用“凫飞”指县令上任或离去。
- 2 凫鹤从方
- 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 3 凫船
- 凫船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úchuán,指鸭形的船。
- 4 凫臇
- 少汁的鸭肉羹。语出《楚辞.招魂》:"鹄酸臇凫,煎鸿鸧些。"洪兴祖补注:"此言以酢浆烹鹄凫为羹﹐用膏煎鸿鸧也。"
- 5 凫葵
- 凫葵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莼菜。
- 6 凫翁
- 凫翁,拼音是fú wēng,注音是ㄈㄨˊ ㄨㄥ,出处是《急就篇》。
- 7 凫鹜
- 鸭子。《尔雅·释鸟》:“舒凫鹜。” 郭璞 注:“鸭也。”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野曰凫,家曰鹜。”《艺文类聚》卷六十引 汉 李尤 《弹铭》:“丸弹之利,以弋凫鹜。”
- 8 凫子
- 凫子是汉语词语,意思是鸭子。
- 9 凫钟
- 《周礼·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因以“凫钟”称作为乐器的铜钟。《旧唐书·音乐志三》:“笙歌籥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凫钟鹭鼓出东房,割牲释菜罗酒浆。”
- 10 凫乙
- 《南齐书·高逸传·顾欢》:“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凫,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鸿常一耳。”乙,燕子。因以“凫乙”并称,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各执己见。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皇有三而道无二,凫乙之交,定者鸿乎,吾所以直其绳矣。”
- 11 凫臾
- 扶馀族又称“凫臾”,俗意为野鸭子,即“洛鸟”。扶馀族人以野鸭为图腾,生活在今天的吉林长春地区。在松花江,嫩江流域平原上,生长着一种树干生有盐的扶桑树,就是“扶馀”。和中国南方的越族人一样,他们都把“盐”称为“馀”。扶桑树又被称为“雒常”树,《山海经》中又记载为“雒棠”,“服常”,“雄常”。
- 12 凫居雁聚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凫靥裘
- 凫靥裘是用野鸭面部两颊附近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名称未见著录,红楼梦中有介绍。
- 14 凫卢貂
- 以野鸭头上的锦毛作的冠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