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发吐哺读音
握发吐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引证解释
⒈ 或省作“握髮”。
引《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髮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髮吐哺,以待白屋之士。”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国家旁求俊乂,握髮吐哺以求才。”
《旧唐书·张玄素传》:“臣闻周公以大圣之材,犹握髮吐飧,引纳白屋,而况后之圣贤,敢轻斯道?”
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上公频握髮,才子共垂帷。”
清方文《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之二:“握髮朝廷士,鸣鐃夜守营。”
国语词典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典出《韩诗外传.卷三》。比喻求贤心切。唐.陆贽〈兴元论解羌公辅状〉:「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无贤愚,咸宜录用。」《宋书.卷五九.张畅传》:「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选?」也作「吐哺捉发」、「吐哺握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握发吐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握发吐哺
握发吐哺造句
- 唯有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握发吐哺,才能够引来“凤凰”,营造百舸争流的可喜景象,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希望,孕育不竭动力。
- 为什么?因为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袁绍却拒谏饰非、不纳忠言。
- 究其根源,主要还是缺乏“周公握发吐哺”的真心诚意,缺少对人才心愿和需求的了解,缺乏对各类人才实况的把握。
- 周公“握发吐哺”、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的故事,无不体现他们的真心与真诚。
握发吐哺相关词语
- 1 握素怀铅
- 握素怀铅,读音 wò sù huái qiān,汉语成语,指勤于写作、校勘。出自《北史·儒林传序》。
- 2 握雾拿云
-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握发
- 【释义】亦作“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 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4 握手言欢
- 握手言欢,读音wò shǒu yán huān,汉语成语,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出自《后汉书·李通传》。
- 5 握铅抱椠
- 【成语解释】铅:铅粉笔;椠:古代书写的木板。拿着木板,带着铅粉笔。指勤于写作或校勘·
- 6 握椒
- 握椒,汉语词语,读音是wò jiāo,指男女间持赠表示爱情的礼物。
- 7 握云拿雾
- 握云拿雾,读音wò yún ná wù,汉语成语,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出自元·陈以仁《存孝打虎》。
- 8 握纲提领
- 握纲提领,读音wò gāng tí lǐng,汉语成语,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出自《答傅咸》。
- 9 握手
- 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等等。
- 10 握命
- 犹得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迟。”
- 11 握两手汗
- 握两手汗是汉语词汇,形容非常震惊、害怕或担心。
- 12 握管
- 握管是建于词汇,解释为执笔。
- 13 握粟出卜
- 握粟出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ò sù chū bo,意思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 14 握槊
- 握槊是一个汉语词汇,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