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辱国读音
丧权辱国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丧权辱国
(1) 主权丧失,国家受到侮辱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耆英、伊里布在英国侵略者胁迫下,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九:“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国语词典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如:「有为青年感于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矢志革命。」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丧权辱国
丧权辱国造句
-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
- 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 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 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腐朽无能的晚清统治者,只知崇洋媚外,一味地丧权辱国,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 软弱无能的晚清统治者,丧权辱国,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 作为中国人,就要竖起脊梁,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能低三下四、丧权辱国。
丧权辱国相关词语
- 1 丧魂落魄
- 丧魂落魄,读音sàng hún luò pò,汉语成语,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出自《惩罚》。
- 2 丧失
- 丧失,指失去,并不一定是完全失去。见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 3 丧尸乌鸦
- 被T病毒感染变成的。
- 4 丧良心
- 某个人在某件事上显得没有良心。
- 5 丧心病
- 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 6 丧服制度
- 用于居丧期间的服饰制度。
- 7 丧言不文
- 意思是居丧期间言辞要朴质。出自《孝经·丧亲篇》。
- 8 丧伦败行
- 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 9 丧眼
- 形容人比较讨厌,干一些令人厌恶不齿地事。
- 10 丧胆消魂
- 见“[[丧2胆亡魂]]”。
- 11 丧子
- 儿子过世。
- 12 丧歌
- 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亦称“葬歌”、“夜歌”、“孝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丧歌大概分为4种内容,3种曲调。
- 13 丧气鬼
- 丧气鬼,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 14 丧服
- 丧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āng fú,是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即按服丧重轻﹑ 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5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最上﹐用于重丧﹐取最粗的生麻布制作﹐不缉边缝﹐出殡时披在胸前﹔女子还须加用丧髻(髻系丧带)﹐俗称披麻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