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貊读音
蛮貊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蛮貉”。亦作“蛮貃”。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引《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卭筰之货致之东海。”
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包顺》:“按包公在当日已名动蛮貊如此。”
原注:“指西羌于龙呵归汉,慕包拯名,乞姓包事。”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蛮貃无知,没我恩德,虏运将絶,腥羶秽朝。”
国语词典
本指南蛮、北狄。后比喻四方未开化的民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蛮貊
蛮貊相关词语
- 1 蛮烟瘴雨
- 蛮烟瘴雨,读音mán yān zhàng yǔ,汉语成语,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出自《满江红》
- 2 蛮腰
- 蛮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án yāo, 指善舞女子的细腰,现在用以喻年轻女子纤细灵活的腰肢。语出唐孟棨《本事诗.事感》。
- 3 蛮徼
- 蛮徼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án jiǎo,解释为蛮地、边徼。
- 4 蛮子
- 蛮子(拼音man zi)最早是华夏族对南方民族的蔑称,是一种歧视性称呼,是带有非常不友好语气的词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针对对象。
- 5 蛮横无理
- 蛮横无理,汉语成语,指野蛮粗暴,不讲文明。
- 6 蛮不在乎
- 蛮不在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n bù zài hu,是指满不在乎。
- 7 蛮笺
- 蛮笺意思:①亦作“蛮牋”、②唐时高丽纸的别称。
- 8 蛮獠
- 是古代北方人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包括今南方东部壮族、瑶族、黎族、畲族,和西南苗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等各少数民族的蔑称。
- 9 蛮笺象管
- 高丽 或 蜀 地所产的纸与象牙管的笔。泛指名贵的纸笔。
- 10 蛮唱
-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蛮唱与黎歌,馀音犹杳杳。”
- 11 蛮干
- 蛮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硬干,胡作。
- 12 蛮虫
-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蛮虫难化,执心违邪。”
- 13 蛮话
- 蛮话仅通行于苍南县内江南垟片区,与其他任何方言不能互通。其方言语速快,词汇古老,句式带有古越语特点。县内各镇的蛮话略有差异,当以钱库镇和炎亭镇的蛮话为代表。蛮话尚存大量童谣、俚语,以及民间故事。现今,蛮话的普化趋势超越瓯化。
- 14 蛮荒
- 释义:泛指远离京畿而文化、经济落后的僻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