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拾读音
掇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掇拾
(1)拾掇;拾取
英
(2) 搜集
英
引证解释
⒈ 采摘;拾取。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採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緑水,掇拾者不言疲,謡咏者自流响。”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然其旧瘞之处,全家骸骨容或掇拾未尽。”
潘漠华《掇拾》诗:“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
⒉ 搜集。
引《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无正史, 梁、陈、齐之籍犹可据,至周隋事多脱捐。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冯;一易世,事皆汩暗,无所掇拾。”
宋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或本书久失,后人掇拾为之耳。”
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是时诸儒掇拾补葺,专门名家,各守其师之説。”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
⒊ 指搜集其过失而加以抨击。
引宋梅尧臣《碧云騢》:“殿中侍御史马遵、吴中復、吕景初极言其过。羣阉於左右或扆后扬言,御史掇拾宰相,自此谁敢当者!”
⒋ 搜括。
引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餘,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於此时能安以治之,其功为大。”
《旧唐书·裴度传》:“初,度支盐铁使王播,广事进奉以希宠, 度亦掇拾羡餘以効播,士君子少之。”
国语词典
采取。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掇拾
掇拾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撒泼
掇拾造句
- 稍微拾掇拾掇,囫囵擦拭了下下的口水,也顾不得趴在竹简上睡觉脸上烙下的条条印记,最后再猥琐的在大腿根部靠上的部位挠了两把,开始了每天千篇一律的混吃等死。
- 焦竑《经籍志》作《文忠集》十八卷,吴师道序称《云庄集》四十卷,皆已散佚,今本乃掇拾而成者。
- 胡安国倡导的经世致用新学风,就是针对当时那些“徒掇拾章句,驰骛为文彩,藉之取富贵,缘饰以儒雅,汲汲计升沉”的八股学风而为的。
- 我们可以从其他著作中,从钱币和铭文中,掇拾出少量事实来。
- 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丁风中定了定神,从村保虔诚的表情中确定麻一寒确实来到了含古村,便拾掇拾掇衣装,向众人挥挥手大家跟我一齐去村口,恭迎麻大人。
- 皆不合,疑葛洪之原书已亡,今本皆出于后人所掇拾。
- 人少咱都过来了,还怕人多?告诉大头和青皮他们好好的拾掇拾掇这些家伙,先喂饱了,训服了,然后给咱们扛大活!
- 不惟采冷峭字面及掇拾小有风趣谐语入诗,即一切别名、小名、替代字、方音、土谚之类,无不倚为词料。
- 一个好的旅行者讲述他的见闻,可以在宴席上助兴;可是一个净说诳话,掇拾一两件大家知道事实遮掩他的一千句废话的人,听见一次就该打他三次。莎士比亚。
掇拾相关词语
- 1 掇臀捧屁
- 掇臀捧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duō tún pěng pì,意思是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 2 掇蜂
- 《琴操》曰:“尹吉甫,周卿也。子伯奇母早亡,吉甫更娶后妻,妻乃谮之于吉甫曰:‘伯奇见妾美,欲有邪心。’吉甫曰:‘伯奇慈仁,岂有此也。’妻曰:‘置妾空房中,君登楼察之。’妻乃取毒蜂缀衣领,令伯奇掇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之,伯奇作歌以感之。宣王闻之,曰:‘此放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而感悟,遂射杀其妻。”
- 3 掇青拾紫
- 掇青拾紫,读作duō qīng shí zǐ。意为获取高官显位,出自 《歧路灯》第五二回。
- 4 掇弄
- 掇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ō nòng,是指收拾或怂恿。
- 5 掇采
- 《掇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duō cǎi,是指选取、搜集的意思。
- 6 掇芹
- 掇芹是词语,拼音是duō qín,释义为考取秀才。
- 7 掇石
- 掇石,汉语词汇,举巨石。
- 8 掇子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舁夫以两竹竿悬坐具於下,并悬尺许之竹以承双足,游人踞坐其上……后闻 勒少仲 同年云, 江西 多有之,名曰‘掇子’。掇,音读如笃,余疑即‘兜’字之转音。”
- 9 掇醍
- 掇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ō tí,意思是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 10 掇饰
- 收拾,打扮。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一回:“有 尚太太 陪在一块儿,原车子来,原车子去,要什么紧!掇饰掇饰换了衣服等着吧!汽车一来,这就好走。”
- 11 掇撷
- 摘取。 元 吴澄 《江西秋闱分韵》:“妍媸属镜鉴,蹖驳混铅黛。披条索其华,掇撷纷琐碎。”
- 12 掇转
- 掇转,读音duō zhuǎn,汉语词汇。指的是掉转,掉换。
- 13 掇拾章句
- 掇拾章句,读音duō shí zhāng jù,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 14 掇菁撷华
- 掇菁撷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uō jīng xié huá,指选取事物的精华。出自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