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工读音
地域分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又称“劳动地域分工”。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它是社会劳动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现。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重要原因,地域分工能够实现的原动力是经济效益。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造句
- 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域分工的优化,大宗贸易与商业资本主义随之产生。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对我国城乡空间发展必然产生深刻影响。
-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要素对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日趋减小,而非自然要素尤其是技术的作用将不断加大。
- 在评价地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中,区位商分析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或发展的地域化水平。
- 潮汕产业基本定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在劳动地域分工中充当加工厂角色。
- 加入,省域产业参与国际性劳动地域分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必然。
- 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原已存在的经济生产的社会分工,包括地域分工与城乡分工。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各国应当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安排生产和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也适用于国内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布局以及生产结构调整。
- 通过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是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的重要内容。
- 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地域分工相关词语
- 1 地瘠民贫
- 地瘠民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jímínpín,释义为土地瘠薄,人民贫穷。出自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
- 2 地黄牛
- 玩具,用竹筒做成的陀螺,旋转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 3 地火
- 该剧于2014年7月4日在CCTV8播出。
- 4 地滚球
- 最初叫“九柱戏”,也称“保龄球”,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 5 地骨
- 地骨皮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 6 地仙
- 神仙分为两类:先天神、人修仙。
- 7 地螾
- 另有解释:黄龙、地螾均指躯体盘旋宛曲之虫,它主要指金龟子一类昆虫的幼虫。
- 8 地阵
- 地阵是汉语词汇,拼音dì zhèn,解释为古代军事术语
- 9 地中
-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 10 地沥青
- 即沥青,溶于松节油或石油,可以制造涂料﹑塑料﹑防水纸﹑绝缘材料等,又可以用来铺路。健康危害: 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肿瘤作用。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 11 地宝
- 是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扫帚+抹布+拖把”的传统地面清洁模式,为清洁电器行业树立了全新的行业标准,也为全球家庭提供了专业、智能的家居清洁解决方案。无需人工插手,一次预约定时,还有定点,沿边,精扫,自动四种模式。轻松坐享每日固定洁净;全程智能清洁,自动返回充电,彻底解放您的双手,真正的“人性智能活家电”
- 12 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 13 地震震级
-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
- 14 地制
- 地制是汉语词汇,读音是dì zhì,意思是帝王的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