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读音
太平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余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清·王夫之《杂物赞》、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平鼓》。
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唐·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是唐时已有此类舞蹈。
引证解释
⒈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馀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清王夫之《杂物赞》、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平鼓》。
⒉ 。 明清时民俗,春节期间,使儿童挝鼓跳舞,歌“太平年”,为迎年之乐,亦名“太平鼓”,为古代腊鼓逐疫之遗风。现流行于河北、东北、内蒙东部等地农村的民间曲艺“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灯市》、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太平鼓》。。 明清时民俗,春节期间,使儿童挝鼓跳舞,歌“太平年”,为迎年之乐,亦名“太平鼓”,为古代腊鼓逐疫之遗风。现流行于河北、东北、内蒙东部等地农村的民间曲艺“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灯市》、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太平鼓》。
引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唐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是唐时已有此类舞蹈。 宋代民间有鼓笛拍板演唱,名“打断”, 政和初年禁用鼓板唱北曲,民间改名曰:“太平鼓”
国语词典
乐器名。以铁为腔,径四、五尺,蒙以皮纸,下有柄,串铁环,振动有声。旧时常用于春节时,或祭祀、跳神等活动。唐代已有,宋代称为「打断」。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太平鼓
太平鼓相关词语
- 1 太平门
- 2014年为重新连接龙脖子段和九华山段城墙,江苏省政府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改建太平门通道,主门洞设四股车道,两个辅门洞各设两股。此外门洞旁留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整座城门宽约72米。
- 2 太大兄
- 古代 高丽 官职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 3 太府
- 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财称库藏。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始于少府卿外,另置太府卿,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合称夏卿。陈同梁制。北齐沿北魏制,不设少府,以太府寺为署名,太府寺卿、少卿为官名,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北周改官名为太府中大夫。
- 4 太后
- 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以后历代皆然。
- 5 太陽時
- 太阳时根据太阳时角推算,太阳时的时刻与太阳的时角有12h(或180°)之差,即太阳时一太阳时角+12h。
- 6 太阳社
- 太阳社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杨□人等;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杜国庠)、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冯宪章、任钧、祝秀侠、迅雷、圣悦(李平心)、王艺钟、童长荣等。
- 7 太乙坛
- 1.亦作"太乙坛"。 2.汉武帝初从谬忌之奏﹐以为太一乃天神之贵者﹐置太乙坛以祠太一神。事见《史记.封禅书》。后世帝王亦多置坛以祀太一之神。
- 8 太音
- 太音是出自唐 殷尧藩 《寄太仆田卿》诗之二:“一阳纔动伏羣阴,万物於今寓太音。”
- 9 太室阙
-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太室阙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括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10 太孙
- 著名太孙,例如:朱允炆,太子朱标的儿子
- 11 太宵
- 太宵的拼音是tài xiāo,注音是ㄊㄞˋ ㄒㄧㄠ,意为长夜
- 12 太溪
-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主治肾虚证,阴虚五官病证,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 13 太冥
- 太冥是词语词汇,拼音是 tài míng ,注音是ㄊㄞˋ ㄇㄧㄥˊ。
- 14 太亲翁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你看太亲翁那么一把年纪,有了五个姨娘还不够,前一回还讨了个六姨。” 巴金 《秋》二八:“表姐夫答应了,太亲翁自然没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