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茅读音
焦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灵草。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一种灵草。
引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背明之国﹞有焦茅,高五丈,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也,谓之灵茅。”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焦茅
焦茅相关词语
- 1 焦面王
- 焦面王指传说中的阎王、鬼王。以其面色似焦炭故称。
- 2 焦拳
- 喻困迫。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剗。” 钱仲联 集释引 沈钦韩 曰:“拳,当为卷,如言草木之叶,日焦卷也。”
- 3 焦切
- 焦切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急切。
- 4 焦碎
- 谓心因愁苦而破碎。《白雪遗音·马头调·自从离别》:“自从离别心焦碎,为的却是谁?”《白雪遗音·马头调·牙牌名》:“猛听得雁落沙滩心焦碎,一点孤红,格子眼中流痛泪。”
- 5 焦烁
- 焦烁是词语,拼音jiāo shuò,释义为酷热。
- 6 焦暑
- 酷热。 清 黄景仁 《喜新凉》诗:“经旬苦焦暑,一雨快披襟。”
- 7 焦芽
-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黄宗羲 《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
- 8 焦坑
- 亦作“ 焦坑 ”。茶名。产于 粤 赣 边 大庾岭 下。味苦,久方回甘。 宋 苏轼 《焦坑寺》诗:“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聊试雨前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焦阬产 庾岭 下,味苦硬,久方回甘。”
- 9 焦劳
- 出自《易林·恒之大壮》。
- 10 焦辣辣
- 焦辣辣是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o là là ,意思是形容酷热或难受或羞愧的感觉。
- 11 焦唇干舌
- 亦作“ 焦唇乾舌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 吴 难,受困 会稽 ,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脣,一本作“ 唇 ”。亦省作“ 焦脣 ”。《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脣,百姓愁苦
- 12 焦笔
- 焦笔,是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 13 焦勤
- 忧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斯密亚当学说》:“一业独瘠,则民将自抑,将各审其内外之分,以与其居之羣相剂,不必在上者为之焦勤也。惟在上者为之焦勤,而后民失其自由。”
- 14 焦山
- 又称“浮玉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北长江中。海拔707米。山上苍松翠竹,风景秀丽。有定慧寺、华严阁、吸江楼、三诏洞、抗英炮台遗址及焦山碑刻等名胜古迹。为镇江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