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哲读音
则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则哲”谓知人。
引《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怀永叹。”
南朝宋谢庄《求贤表》:“故楚书以善人为宝, 虞曲以则哲为难。”
唐颜真卿《谢吏部侍郎表》:“伏揆虚薄,祗惧实深。常恐上尘则哲之明,下负窃位之责。”
宋王禹偁《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昩则哲之明。”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则哲
则哲相关词语
- 1 则天
-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 2 则例
- 则例,读音为zé l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
- 3 则百
- 语出《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后因以“则百”称颂多子。如 晋 刘聪 即名其所居为 螽斯则百堂 。见《晋书·刘聪载记》。
- 4 则则
- 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清·袁枚《祭妹文》
- 5 则声
- 出自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
- 6 则子
- 则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é zǐ,是指棺盖合缝用的榫头。
- 7 则微
- 则微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言地位卑微。
- 8 则情
- 只管。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他手下许多将帅围住我,我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则情望家跑。”
- 9 则刀
- 汉字偏旁之一的名称。亦称立刀。楷书形状为“刂”,如“削”、“刮”等字右边的部分。
- 10 则故
- 犹言只管,只顾。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我走着哩,见一个人,问他 陈州 那里去。他说道线也似一条直路,你则故走。”
- 11 则箇
- 则个源自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由于白话的广泛运用,语气词获得较大的发展,新兴的语气词成批出现,频繁运用,所表达的语气十分丰富,十分细腻,不仅表现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分别,而且能细腻地表现出决断、疑惑、惊愕、嘲讽等各种情态。可以说语气词的使用已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2 则度
- 《宋史·虞允文传》:“ 允文 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
- 13 则个
- 则个源自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由于白话的广泛运用,语气词获得较大的发展,新兴的语气词成批出现,频繁运用,所表达的语气十分丰富,十分细腻,不仅表现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分别,而且能细腻地表现出决断、疑惑、惊愕、嘲讽等各种情态。可以说语气词的使用已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4 早则
- 出自《鸳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