鷾鸸巾读音
鷾鸸巾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头巾名。形似燕,故称。
引证解释
头巾名。形似燕,故称。
宋刘敞《鷾鸸巾》诗:“远思意而子,因作鷾鴯巾。”自注:“余率意作之,以便当暑,其形制如燕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鷾鸸巾
鷾鸸巾相关词语
- 1 鷾鸸
- 鷾鸸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ér,是一种鸟名。
- 2 鸟巾
- 古代吊唁时戴的暗色头巾。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陈烈遵古礼》:“《诗》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今将与二三子行此礼,於是鸟巾栏鞟,与二十馀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恸而入孝堂。
- 3 鹿耳巾
- 鹿耳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ù ěr jīn,头巾名。
- 4 鹿巾
- 韦庄《雨霁池上作呈候学士》诗原文:“鹿巾藜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正是今时江上好,白鳞红稻紫纯羹”
- 5 鹿胎巾
- 1.用胎鹿皮制成的头巾。
- 6 鹿皮巾
- 鹿皮巾采用鞣制后的鹿皮制成,鞣制后异常坚韧、柔软,是擦试精密仪器的必备物品。柔软,结实,美观,重量较轻,耐水,抗高温可达120度,耐低温效果更佳。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鹿皮巾多为PVA材料所制。
- 7 黄巾
- 东汉末年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三国志平话》卷上:“黄巾并聚三十六万。”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皇甫义真荡黄巾,破梁州贼,征赴城门,赖其子坚寿以免,虽卒为三公,亦不大竟其志。” 清·赵翼《读史》诗之七:“康成居北海,黄巾拜其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节:“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
- 8 黄巾起义
-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 9 黄葛巾
- 黄色葛布所制的头巾。
- 10 龙巾
- 龙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óng jīn,是指君王所用之巾。
- 11 不戴头巾男子汉
- 见“不带头巾男子汉 ”。
- 12 不带头巾男子汉
- 亦作“ 不戴头巾男子汉 ”。有男子气概的妇女。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水浒传》第二四回:“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
- 13 魏文手巾
- 唐 李颀 《弹棋歌》:“联翩百中皆造微, 魏文手巾不足比。”
- 14 风头巾
- 道士的代称。 陈衍 《元诗纪事·赵孟頫》:“一日,有二白莲道者造门求字。门子报曰:‘两居士在门前求见相公。’ 松雪 怒曰:‘甚么居士? 香山居士 、 东坡居士 邪?箇像吃素食的风头巾,甚么也称居士。’”
大家在问
鷾 字的笔顺写法
鷾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鷾 ”字共有24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折钩 点 点 点
2、鷾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