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甲读音
鼇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鼇甲相关词语
- 1 鼇丘
- 海上仙山。
- 2 鼇柱
- 传说中指天柱。
- 3 鼇钓
-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唐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 明李贽 《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 ,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 4 霸王卸甲
- 《霸王卸甲》,著名的古代琵琶大套武曲,全曲共分十六段。该曲和《十面埋伏》同样都是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此琵琶乐曲沉闷悲壮。
- 5 败鳞残甲
- 败鳞残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bài lín cán jiǎ,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 6 保甲
- 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以便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 7 贝甲
- 贝甲:手游《嗨皮精灵遗迹之塔》虚拟宠物
- 8 苯甲酸
- 苯甲酸以游离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苯甲酸一般常作为药物或防腐剂使用,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药用时通常涂在皮肤上,用以治疗癣类的皮肤疾病。用于合成纤维、树脂、涂料、橡胶、烟草工业。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 9 苯甲基
- 甲苯分子中甲基上失去一个氢原子而成的一价基团(C6 H5 CH2-)。也叫苄基。
- 10 苯甲醛
- 为苯的氢被醛基取代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 11 本甲
- 2. 该甲。甲,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如审某里某甲,本甲户长,先投户单,逐户唤问。”
- 12 蔽甲
-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 世祖 后制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 13 鼇头
- 1. 唐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唐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 , 蓬莱宫殿 压鼇头。” 五代李瀚 《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 宋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
- 14 鼇背
- 鼇背是一个汉语词语,借指大海,出自《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