禫祭读音
禫祭的意思
词语解释:
除丧服之祭。
引证解释
除丧服之祭。
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赵汝愚等﹞扶导上诣太皇帘前行谢礼。次诣梓宫前行禫祭礼。”《元典章·新吏》:“凡官吏遭值亲丧……大祥后六十日为禫祭。” 明樊鹏《何大复先生行状》:“先生哀毁骨立,禫祭未成,不饮酒,不弹琴。” 清黄宗羲《答万季埜丧礼杂问》:“自此以后,小祥、大祥、禫祭之类,皆於祖庙持祭新死者。”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禫祭
禫祭相关词语
- 1 禫祥
- 禫祭、祥祭的合称。 宋 王禹偁 《谢落起复表》:“日月有期,俄卒禫祥之制。”
- 2 禫服
- 服,服丧。旧礼,父母之丧,二十七月而禫。《天雨花》第八回:“诸事俱遵古礼,庐墓二十四月,直到禫服内,方得回家。”
- 3 禫制
- 禫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n zhì ,是犹禫服。
- 4 禫除
- 禫除是汉语词汇,读音是dàn chú,出自《与严介溪相公书》。
- 5 禘祭
- 禘祭,读音dì jì,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古代对天神、祖先的大祭。
- 6 奠祭
- 奠祭,读音是diàn jì,汉语词汇,意思是献上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
- 7 吊祭
- 吊祭是吊唁死者的日子,山西各地一般都在出殡前一天,俗称“开悼” 或“开吊”。开悼时架设灵棚,将棺木移置灵棚之中。名为“移灵”。隆重丧事在灵棚前要搭牌坊。灵棚内悬幔帐或帘,后面停棺,前面为堂,灵堂中摆有供桌,桌上供灵花,陈列牌位和祭器、祭品,悬挂死者遗像。两侧摆各式纸扎和陪葬品 ,如童男童女、金银二斗、金银二山、摇钱树、聚宝盆、引路菩萨、打道鬼、方相以及挽联、挽幛、花圈等。开吊后,亲友来吊丧 ,统按照“ 死者为大”的规矩,上香跪拜。沁县一带称“跪草”,曲沃等地称“跪灵”,闻喜一带则称之为“坐草守灵”。
- 8 豆祭
- 《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 郑玄 注:“同,合也。合祭於俎豆之祭也。”
- 9 黩祭
- 黩祭,读音为dú jì ㄉㄨˊ ㄐ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滥施祭祀。
- 10 堕祭
- 古祭礼名。
- 11 泛祭
-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叔孙穆子 食 庆封 , 庆封 氾祭, 穆子 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 杜预 注:“礼,食有祭,示有所先也。氾祭,远散所祭,不共。” 孔颖达 疏:“祭食之礼,各有其处……故知泛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明 刘若愚 《自序》:“《乡党》著饮食之详,《左传》垂泛祭之诮,饥渴之於人亦大矣。”
- 12 墦祭
- 墦祭,读音是fán jì,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在坟前祭祀先人或亲友的亡灵,祭扫。
- 13 打牙祭
- 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诞日为起点,开始“做牙”,称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则称为“尾牙”。而古代中国“做牙”完,总会把祭拜过土地神的肉类,分送食用,俗称“打牙祭”。
- 14 祠祭
- 祠祭祭祀。《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 朱 及二子 奉 毅 与后弟 轶 、 辅 、 敞 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新唐书·王璵传》:“ 玄宗 在位久,推崇 老子 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