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痘读音
洋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用牛痘苗种痘。
引证解释
⒈ 指用牛痘苗种痘。
引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第三样就是所谓‘牛痘’了,因为这方法来自西洋,所以先前叫‘洋痘’。”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洋痘
洋痘相关词语
- 1 洋风
- 洋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áng fēng,指和风。
- 2 洋服
-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西服,出自《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 3 洋船
- 洋船,读音为yáng chuá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海上航行的大船。
- 4 洋教
- 洋教,是一个历史名词,在清朝时期指从外国所传来的宗教信仰,通常指基督宗教。义和团运动所主要针对的即是基督宗教的宗教人士。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佛教、伊斯兰教也均是由外国传入中国,但通常并不以洋教相称。基督教人士对“洋教”一称通常不悦,因为这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未曾融合的表现
- 5 洋街
- 洋街,读音为yáng jiē,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指西式的街道。
- 6 洋海
- 洋海是汉语词汇,拼音yáng hǎi,意思是海洋。
- 7 洋号
- 洋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g hào,意思是西洋式的喇叭。
- 8 洋禁
-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 9 洋井
- 洋井,其实是一种利用压强把水从地下抽上来的一种出水设备。现在多在西北地区多见。
- 10 洋大人
- 洋大人(yáng dà rén),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有权势的外国人。
- 11 洋伞
- 用铁做伞骨,蒙上布、绸子或尼龙做成的伞。这种伞由外国传入,故名。
- 12 洋钱
- 清代对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的称谓。又称番钱、番饼。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欧洲是最早铸造银币的地区,远在9世纪就有银币出现,但大量铸造则是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墨西哥之后。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东方,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在多达数十种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 13 洋鬼
- 【引证解释】旧时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市人哗而言曰:‘官方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老残游记》第一回:“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 沙汀 《航线》:“这土头土脑的固执,闷人的气息,几乎使洋鬼子束手无策了,他们互相呆笑起来。”
- 14 洋馆
- 清末外国商人经商﹑居住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