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嗣读音
承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世袭;传代。 2.长子。 3.指继承为嫡长子。 4.即丞司。承,通"丞"。
引证解释
⒈ 世袭;传代。
引《左传·昭公二十年》:“承嗣大夫,强易其贿。”
杜预注:“承嗣大夫,世位者也。”
汉蔡邕《太傅祠堂碑铭》:“子子孙孙,承嗣无彊(疆)。”
⒉ 长子。
引《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使子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也。”
卢辩注:“承嗣谓冢子也。”
⒊ 指继承为嫡长子。
引清昭槤《啸亭续集·明大礼仪》:“世宗由外藩即位,乃为继统,并非承嗣。”
⒋ 即丞司。承,通“丞”。
引《墨子·尚贤上》:“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孙诒让间诂引孔广森云:“承,丞也……嗣,当读为‘司’。丞司者,官之偏贰。”
国语词典
世袭。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承嗣
承嗣相关词语
- 1 承诏
- 《新唐书·百官志二》:“四夷朝见,则承诏劳问。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诏降宣命。”
- 2 承差
- 承差,汉语词汇,清代各部院衙门承担书写文稿等事吏人的总称,亦名经承。
- 3 承佃
- 注音:ㄔㄥˊ ㄉㄧㄢˋ
- 4 承露
- 承露,(1).承接甘露。(2).即承露盘。(3).帻巾,头巾。
- 5 承徽
- 承徽,嫔妃称号,东晋明帝置,与婕妤、容华、充华、列荣同位于九嫔之下,南朝梁亦沿置。唐朝时,承徽降级为太子妾的名号。明帝的平飞。承徽,太子的妾的一种名号,唐朝时设置,位列第三。可设十人,正五品。《旧唐书·后妃传》中载:“太子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
- 6 承颜
- 承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énɡ yán,是指侍奉尊长。
- 7 承意
- 承意,读音chéng yì,汉语词汇,解释为秉承意旨,逢迎。
- 8 承贽
- 承贽是汉语词汇,读音为chéng zhì ,意思是奉上礼品。
- 9 承应
- 庆安5年9月18日(阳历1652年10月20日) 改
- 10 承顺
- 另:人物姓名
- 11 承包经营
- 承包经营是指农村集体组织,农村承包经营户依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确立承包经营权的目的是用法律形式承认农村承包经营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保护承包经营人从事经营并获得收益的权利,从而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承包经营权是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 12 承宣
- 承宣,读音chéng xuān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继承发扬。
- 13 承事
- 承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chéng shì,意思是治事;受事。
- 14 承先启后
- 承先启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éng xiān qǐ hòu,意思是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