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识读音
耳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 2.犹赏识。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参见“六识”。
引清吴伟业《赠刘虚受》诗之一:“悟物谈功进,忘情耳识空。”
清龚自珍《<蒙古象教志>序》:“而此震旦耳根非劣,耳识非殊,虽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叹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
⒉ 犹赏识。
引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我那么恭维他,他才不大耳识我。”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耳识
耳识造句
- 其中,阿含经典主要讲到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
- 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名十八界。
- 走路声音若很响,也是会影响到人家的耳根,耳识的。
- 虽然关于人耳识别的算法已有不少,但是利用最佳边缘信息进行人耳识还是一个未深入研究的方向。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心悟才能补其不足。
- 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着。
- 大众对于书法,以市值论,洞悉者寡,“耳识者”多。
耳识相关词语
- 1 耳套
- 根据国内不同地域文化又称耳罩、护耳、耳包、耳捂、耳暖、耳库等叫法。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护耳朵,经过时代变迁慢慢演变成时尚配饰。 保暖耳套在衣服配饰类中是个特别的产品,起初它的出现是为了保护耳朵不受严寒的侵害,仅起保护作用。但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外观,它的材质以及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无论是从它的材质、款式还是功能性方面都有了先进的技术研发,也更注重品牌理念。
- 2 耳轮
- 耳轮:弯折的皮肤边缘,耳廓周围的软骨
- 3 耳朵眼儿
- ①外耳门的通称。②为了戴耳环等装饰品,在耳垂上扎的孔。
- 4 耳珥
- 冰心 《寄小读者》五:“都女儿二十上下年纪……头上手上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
- 5 耳粪
- (1) 〈方〉外耳道分泌物的干黄色结节 英 earwax
- 6 耳闻目击
- 耳闻目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ěr wén mù jī,意思是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7 耳闻则诵
- 耳闻则诵,汉语词汇,出自晋·王隐《晋书·苻融载记》,解释为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8 耳闻不如眼见
- 释义: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9 耳风
- 耳风是汉语词汇,拼音是ěr fēng,意思是电声换能器。
- 10 耳掴
- 耳掴,读音ěr guāi,汉语词语,指耳光。
- 11 耳巴
- 耳巴,汉语词汇,指耳光;巴掌。
- 12 耳鸣
-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 13 耳食之论
- 耳食之论,读音ěr shí zhī lù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
- 14 耳视目听
- 春秋时期,亢仓子拜道家祖师老子为师,修行得道,视听可以由精神主宰,不受感官限制。人们传说他能耳视目听。鲁国国君请他到宫廷表演耳视目听,亢仓子回答他不能耳视目听,谁也不能调换耳朵和眼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