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俞读音
俞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和乐愉快貌。俞,通'愉'。
引证解释
⒈ 和乐愉快貌。俞,通“愉”。
引《庄子·天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成玄英疏:“俞俞,从容和乐之貌也。”
陆德明释文:“俞俞,羊朱反。”
《广雅》云:“喜也。又音喻。”
晋皇甫谧《高士传·姜岐赞》:“子平幼孤,俞俞守道。”
唐元稹《后湖》诗:“人人儻自为,我亦不庀徒,下俚得闻之,各各相俞俞。”
国语词典
从容自得的样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俞俞
俞俞相关词语
- 1 俞纳
- 应允;接受。
- 2 俞儿
- 俞儿是《东周列国志》中的山神,管仲在《上山歌》中提到它的名字。为虚拟的诗歌人物。具体的记载不详。
- 3 俞儿骑
- 俞儿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ú ér qí,是指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
- 4 俞穴
- 俞穴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
- 5 俞音
- 俞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yīn ,是指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
- 6 俞扁
- 俞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biǎn,是指俞跗、扁鹊两位古代名医的并称。
- 7 俞附
- 俞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fù,是指相传为黄帝时的良医。
- 8 俞脉
-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夫 胡广 解《汉官》,多原 周 制; 康成 说《周礼》,又附 汉 仪,明其俞脉相通,非苟为皮附而已。”
- 9 俞儿舞
- 古代杂舞名,即巴渝舞。其舞创自汉初。阆中賨人,其俗喜舞,汉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賨人所居,故名巴渝舞。《宋书.乐志二》有《魏俞儿舞歌》四篇,魏初建时所用,王粲造。参见"巴渝舞"。参阅《晋书.乐志上》。
- 10 俞旨
- 俞旨,汉语词汇,意思是表示同意的圣旨,出自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三札子》。
- 11 俞骑
- 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 12 俞拊
- 俞拊,读音是yú fǔ ㄧㄩˊ ㄈㄨˇ,是一个汉语词组。
- 13 俞水
- 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 ,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 汉 《巴俞舞》即出于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巴俞 宋 蔡 , 淮南 于遮” 裴骃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 巴 西 阆中 有 俞水 , 獠 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 汉高 募取以平 三秦 。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
- 14 俞跗
- 俞跗,上古医家。一作俞柎。据《韩诗外传》载,俞为医可使“死者复生。”实为牵强附会之说。相传俞治病多采用外科手术,除体表切割手术之外,尚可做腹部手术。《史记·扁鹊传》载: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炼精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