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读音
浑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即浑仪。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引汉扬雄《法言·重黎》:“或问浑天?曰:落下閎营之。”
《后汉书·天文志上》“今绍《汉书》作《天文志》” 刘昭注引汉蔡邕《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
《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殻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⒉ 即浑仪。参见“浑仪”。
引《太平御览》卷二引晋虞喜《安天论》:“太史令陈季胄以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
《宋书·天文志一》:“﹝文帝元嘉﹞十七年,又作小浑天,径二尺二寸,周六尺六寸,以分为一度,安二十八宿中外宫,以白黑珠及黄三色为三家星,日月五星,悉居黄道。”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九道论》:“九道法明,始有浑仪,浑仪亦曰浑天。”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浑天之制,昉于璣衡,则测量有自来矣。”
国语词典
古代认为天形浑圆如鸟卵,地如卵黄,天包于地外,故称天体为「浑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浑天
浑天造句
- 梁令瓒为唐代开元集贤院学士,曾与僧一行合作设计过浑天仪,是一个学者暨画家。
- 浑天侯就更别提了,她娘家是穆柯寨,寨丁的军兵力量已经不下于杨家的火山军府兵。
- 浑天说似乎主张大地是球形的,其实它与古希腊宇宙理论对大地球型的理解有本质的不同。
- 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徵。
- 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
- 明初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宇宙理论是浑天说。
- 张衡的宇宙天体观是“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和地的关系就象蛋壳包蛋黄一样,天外地内。
-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盖天说与浑天说”“阳关古道”等关键信息,都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 自古以来,这些问题便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层出不穷的“浑天说”、“盖天说”也显示着这一点。
- 此外,还有“宣夜说”、“浑天说”。
浑天相关词语
- 1 浑天说
-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 2 浑塠自扑
- 1.亦作"浑塠自扑"。亦作"浑捶自武"。 2.捶击全身,自投于地。
- 3 浑成
- 出自喻大《道德经·二十五章》。
- 4 浑备
- 浑备是汉语词汇,拼音hún bèi ,出自《<唐柳先生集>后序》。
- 5 浑捶自扑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见母喫饭成猛火,浑搥自扑如山崩。”《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散发拔(披)头,浑塠自扑。”《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且知慈母罪深,雨泪浑搥自武。” 蒋礼鸿 通释:“应当以‘浑搥自扑’为正……‘塠’、‘武’都是错字。”
- 6 浑混
- 混乱。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一:“经他这一部署和指引,使纷乱如麻的局面立地生出了条理来,使浑混一团的大家的脑筋也立地生出了澄清的感觉。”
- 7 浑金白玉
- 浑金白玉,读音hún jīn bái y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 8 浑冥
- 浑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n míng,是指昏暗幽深。
- 9 浑茫
- 浑茫指混沌蒙昧,该词出自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塞难》。
- 10 浑球
- 浑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n qiú,指地球。
- 11 浑脱囊
- 即浑脱。
- 12 浑身上下
- (1) 全身 英 whole being
- 13 浑实
- 【释义】:1.形容身体壮实。如:练健美后,他全身的肌肉更浑实了。2.形容幼儿天真。如:他自小就浑实伶俐。
- 14 浑人
- 传统相声《八扇屏》中的一段 贯口儿,指某些人不守规则不识时务称为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