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钹读音
铙钹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铜钵。其围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隋唐燕乐法曲中﹐有"铙钹"相和之乐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铜钵。其围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 隋唐燕乐法曲中,有“鐃鈸”相和之乐。
引《宋史·食货志下二》:“﹝绍兴二十八年﹞寺观鐘、磬、鐃鈸既籍定投税外,不得添铸。”
清捧花生《画舫馀谭》:“较之故事,中元节以画舫载僧众,鐃鈸丁冬,放燄口,济孤魂,尤为眼见功德。”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三幕:“奴把袈裟扯破,卖了藏经,充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国语词典
乐器名。铜制呈圆盘状的合击乐器,小的称为「铙」,声音较响亮。大的称为「钹」,声音较浑厚。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铙钹 (乐器)
铙钹造句
- 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唐太宗领兵征战的威风。
- 正前方的戏台两侧,摆着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唢呐、京胡等众多乐器,但却是空无一人,唱角们怕还是在后台准备着。
- 铙钹配扬琴,听起来不会格格不入?
- 那些番僧在这当儿,又把金鼓铙钹停止,换了一班笙箫鼓笛的细乐,吹打起来。
- 这支曲子以铙钹的撞击声结束。
- 两声突出的铙钹将动荡的乐曲结束在小调。
- 他在剧团的乐队里,是专门打铙钹的。
- 它的乐器主要由鼓、锣、铙钹组成,还有“马锣”、“嗡号”,带有古时军乐的特点。
- 人世间原本如此,正因为存在着如同只会互相攻击的铜锣、或是扭曲铙钹的俗人,所以反而能得到拥有同感的知音,并因而产生友情。
- 到汉代,大乐以巨型大钹为主,加上盆鼓和马锣,以及苏钹、铰子、铛铛、铙钹、镲子等若干,合奏而为国典大乐。
铙钹相关词语
- 1 铙歌
- 铙歌(náo ɡē)军中乐歌。传说黄帝﹑岐伯所作。汉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 2 铙鼙
- 铙鼓与鼙鼓。借指乐府中的铙歌与鼙舞歌。 元 吴莱 《忆寓方子清》诗:“经筌参《老》《易》,乐府録铙鼙
- 3 铙吹
- 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
- 4 铙铎
- 铙与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又有飞鱼船二只……上有杂彩戏衫五十馀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铙铎之类
- 5 铙部
- 铙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náo bù ,意思是指乐府中以铙歌为主要内容的鼓吹曲。 出自《铙歌吹曲》。
- 6 铙鼓
- 铙鼓
- 7 铙管
- 铙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náo guǎn,是指鼓吹中的横笛;借指鼓吹曲。
- 8 铙挽
- 铙挽,释义铙歌和挽歌,出自《文心雕龙·乐府》
- 9 铜钹
- 铜钹是日本漫画家鸟山明所作《七龙珠》中的角色。比克大魔王的手下,奉命收集龙珠,最后被弥次郎兵卫一剑斩成两段。
- 10 舞铙
- 舞铙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ǔ náo,意思是古乐器。
- 11 箫铙歌
- ,
- 12 钲铙
- 钲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g náo,指铜锣。
- 13 掷铙钹
- 闽南宗教民俗“做功德”过程的“普施”法事活动中的一项带有杂技性质的表演项目。
- 14 入钹
- 娼家隐语称入门、出门为“入跋”、“出跋”。跋,改作“钹”,意谓与和尚有关。《水浒传》第四五回:“头陀道:‘ 海闍黎 和 潘公 女儿有染,每夜来往。教我祇看后门头有香桌儿为号,唤他入钹;五更里却教我来打木鱼叫佛,唤他出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