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裁判权读音
领事裁判权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称‘‘治外法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
引证解释
⒈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
国语词典
列强诸国侨民犯罪时,不受居侨国法律的管辖,而由本国领事依本国法律审判。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所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相关词语
- 1 领催
- 领催,指清代官名。出自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至于八旗禁旅,虽分隶八都统,然惟骁骑营之马甲、领催、匠役隶之。”自注:“马甲之优者选为领催,以司册籍、俸饷。”
- 2 领事
- 一国根据协议派驻他国某城市或某地区的代表。一般有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和领事代理人。
- 3 领军
- 汉末曹操置,为相府属官。建安十二年(207),改为中领军,领禁兵。魏置领军将军,统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省,以中军将军任其职。西晋末,重置领军。东晋一度改为北军中候,旋复原名。南朝宋以领军将军统内军。齐、梁、陈都有领军将军、中领军。梁领军将军号为禁司,统天兵要。北魏或设领军将军,或设中领军。北齐有领军府,领军将军、中领军掌禁卫宫掖。隋左右领军府不置将军,仅设长史、司马等官,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词讼等事。唐左、右领军卫在十六卫内,各设大将军、将军、宿卫官禁。宋左右领军卫大将、将军系环卫官,多以宗室任职,亦为武臣赠典,而无兵可领。金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元领军将军,均以扈从为专职。明废!
- 4 领鉴
- 领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见解,见识。
- 5 领诺
- 领诺 lǐngnuò,[agree (to do sth.); promise] 允诺;承诺,这是上级指令,也只能领诺、
- 6 领事馆
- 领事馆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馆分为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两个国家断交,一定会撤销大使馆,但不一定撤销领事馆。
- 7 领乡荐
- 领乡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ǐnɡ xiānɡ jiàn,谓乡试中举。
- 8 领土
- 国际法承认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辖权。领土同时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是国际法的客体。明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 9 领首
- 领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ǐng shǒu,是指带头的人。
- 10 领帅
- 领帅,拼音是lǐng shuài,注音ㄌㄧㄥˇ ㄕㄨㄞˋ。
- 11 领承
- 领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ǐng chéng,是指接受。
- 12 领主
- 领主的意思的范围很广。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权力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 13 领头
- 方队由一个旗手领头
- 14 领情
- 接受对方的礼物或好意而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