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像读音
仿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隐约貌。 2.好象,似乎。 3.模仿。
引证解释
⒈ 隐约貌。
引《文选·木华<海赋>》:“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注:“仿像、靉靆,不审之貌。”
南朝齐王融《巫山高》诗:“仿像巫山高,薄暮阳臺曲。”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⒉ 好象,似乎。
引《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⒊ 模仿。
引《晋书·刘粲载记》:“﹝粲﹞好兴造宫室,相国之府仿像紫宫。”
亦作“倣象”。模仿。 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清》:“即诣故居,朝来之大宅宏门,改张新旧,曾无倣像。”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而依拟倣象於影响形迹之间,尚非圣门之所谓著察者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仿像
仿像相关词语
- 1 仿効
- (1) 仿照效法 英 imitate;ape;copy;be modelled after
- 2 仿宣纸
- 一种仿照宣纸的工艺做成的纸。 清 沉初 《清西笔记》卷二:“ 泾县 所进仿宣纸,以供内廷诸臣所用,匠人略加矾。”
- 3 仿摹
- 1.亦作"仿摹"。 2.犹模仿。
- 4 仿生化学
- 仿生化学是用化学方法模拟自然界中生物体功能的一门学科。如模拟酶反应、模拟生物膜的功能等。
- 5 仿格
- 亦叫仿格纸。儿童练毛笔字用的有格子的纸。有的印字,写时照描;有的无字,可临帖摹写。
- 6 仿斅
- 1.亦作"仿斅"。 2.模仿;效法。
- 7 仿习
- 模仿学习。 宋 司马光 《吴冲卿直舍阎士安画墨竹歌》:“乃知良工自神解,昧者仿习徒艰勤。”
- 8 仿单
- 仿单指国内其他生产厂商模仿正单的原料、款式生产,与原厂没有任何关系,根据生产厂商的不同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保证
- 9 仿徨失措
- 仿徨失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fáng huáng shī cuò,意思是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 10 仿书
- 习字时摹写的字。《元史·巎巎传》:“今秘书所藏 裕宗 仿书,当时御笔於学生之下亲署御名习书谨呈,其敬慎如此。”
- 11 仿冒
- 仿冒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 12 仿宋字
- 仿宋字,是印刷字体的一种 ,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亦称仿宋体字、仿宋字体或仿宋体,简称仿宋,是出现于20世纪初叶的一种刻版印刷字体。仿宋字出现于1916年前后,钱塘人丁辅之、丁善之兄弟摹拟北宋欧体刊本字体,将楷书笔画和宋体字的间架结构融合在一起,设计了一种新的印刷字体,名曰“聚珍仿宋”。这种字体笔画粗细均匀,出峰犀利,刚柔相济,结体严谨,颇具欧柳风韵。但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大小一致,又是老宋字的基本特征。
- 13 仿学
- 亦作“ 仿斅 ”。 模仿;效法。《旧五代史·世袭传·钱镠》:“所在英雄,递相仿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二折:“我仿学那 豫让 般忠孝无嗔。”
- 14 仿象
- 近现代艺术与哲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是在真实与虚假之外,对主观感受的具象表现,一直是艺术价值取向问题中,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