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毫读音
羊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羊毫
(1) 用羊毛做成的毛笔
英
引证解释
⒈ 羊毛。亦指用羊毛作笔头的笔。
引唐段公路《北户录·鸡毛笔》:“番禺诸郡如陇右,多以青羊毫为笔。”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製笔用毛﹞要其纯正得宜,刚柔相济,终不及山中之兎,下此则羊毫耳。然羊毫柔而无锋,终非上乘。”
国语词典
羊毛所制的毛笔,笔质较柔软。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羊毫
羊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毛笔
羊毫造句
- 可见,在当时的川边,以食材作为礼物是常见做法,信笺、羊毫笔等文具用品也在当时的藏族同胞互赠礼品之列,至于洋蜡,已经是与内地同等发达的事物了。
- 先用绿色笔尖蘸朱红胭脂,羊毫笔点写柿叶,有些柿叶也可只用绿色加花青画重叶部位。
- 那羊毛呢?除了变成毛线打成毛衣外,还被广泛用来制作具有柔润、富于弹性等特点的羊毫笔。
- 锋为毫,分作紫毫,狼毫,羊毫种种,亦有兼毫,混而制之;各毫选自动物皮毛,亦作细分,或须或尾,或胸或背等等;其制作也有讲究,分为柱,被,披。
- 马蹄踊跃驰千里,羊角扶摇上九霄;马尾松青凝瑞雪,羊毫笔墨舞春风……
- 他谙熟传统绘画技法,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画风苍劲浑厚,他一生只用羊毫笔作画,却能写出刚健挺拔之美。
- 写残的宣纸、用剩的墨汁、一支等待清洗的羊毫笔……这些东西散乱于案上,让人隐约想起早年的描红簿。
- 如果你用现在的羊毫笔去临习宋人以前的法帖,肯定很难奏效,即使临习也缺少古人的那种精神。
- 山羊喂桑叶,它的羊毛就与吃草的山羊不同,做出的羊毫笔光洁如玉,富有弹性。
- 姥山塔如羊毫笔,青天够写八行书。
羊毫相关词语
- 1 羊公鹤
- 也是一个人名,羊公鹤,原名吕宕,山东黄县人。大专毕业。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胶东区党委文协文工团创作员,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2 羊祸
- 羊祸是汉语词汇,读音yáng huò ,解释为羊的疾疫视作灾变的征兆。
- 3 羊酪
- 释义:汉时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常借指乡土特产的美味。
- 4 羊马墙
- 羊马墙也称羊马城、羊马垣,是古建筑城楼外护城河的内壕墙,是古时为防守御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尤其是北方冬季护城河结冰之后,位于大城墙之外的羊马城首当其冲,成为第一道防御工事。
- 5 羊黔
- 1.亦作"羊黔"。 2.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高积薪土,以攻敌人。
- 6 羊膜
- 羊膜为单层上皮细胞互相连接构成的薄膜。单层上皮细胞具有分泌羊水的作用。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羊膜与绒毛密切紧贴,形成胎膜。胎膜随着羊膜腔逐渐扩大而呈半透明的薄膜,无血管,富有韧性(胎膜也就是羊膜腔的囊壁)。羊膜腔内充满的液体为羊水。羊膜仅覆盖在胎盘的儿体面,并不深入胎盘组织中,随着妊娠的进展羊膜腔逐渐扩大,占据整个子宫腔,羊膜是胎膜最内一层,是一层半透明的薄膜,与覆盖在胎盘、脐带的羊膜层相连接。
- 7 羊杜
- 汉 晋 羊祜 、 杜预 二人先后镇 襄阳 ,有政绩,后人因并称之。 宋 曾巩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更追 羊 杜 经行乐,况有风骚是谪仙。” 宋 苏轼 《襄阳乐》诗之三:“使君朱斾来翻翻,人道使君似 羊 杜 。”
- 8 羊踏菜园
- 羊踏菜园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出自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 9 羊胃羊头
- 李轶、王匡等所封官加爵的人,都是商人、伙夫等社会地位极度低下,被看作“小人”的人。长安市中民谣把他们骂为“灶下养”,比为“烂羊头、烂羊胃”。后遂用“灶养、羊胃羊头、羊胃、羊头、烂羊头、烂羊尉”等指污滥的官吏、官职;又用“烂羊之谣”指嘲讽官吏污滥的民谣。
- 10 羊岘
- 1.见"羊碑"。
- 11 羊癎风
- 癫癎的俗称。亦称"羊癫风"﹑"羊角风"。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 12 羊头狗肉
-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蒙混。
- 13 羊裙
- 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 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中:“ 欣 着白绢裙,昼眠, 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 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宋 姜夔 《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系着
- 14 羊枣昌歜
- 出自明·吕坤《答孙月峰书》,比喻人的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