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券读音
楮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
引证解释
⒈ 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参见“楮币”。
引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千,谓之‘买市’。”
《宋史·席旦传》:“蜀用铁钱,以其艰於转移,故权以楮券。”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喝了半醉,唤郭泽的表字道:‘ 希颜是我故友,敢不吐露心腹……今有楮券数百,聊奉希颜表意。’”
国语词典
宋代发行的纸币。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楮券
楮券相关词语
- 1 楮鸡
- 宋 黄庭坚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诗:“鴈长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史容 注:“ 东坡 和 陶 诗云:‘老楮生树鸡。’当是黄耳菌之属。” 宋 陆游 《偶得长鱼巨蟹命酒小饮盖久无此举也》诗:“老生日日困盐齏,异味棕鱼与楮鸡。”
- 2 楮练
- 楮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ǔ liàn ,是指用楮树皮制成的纸。其洁白如帛练,故称。
- 3 楮弁
- 即楮冠。 宋 陆游 《行年》诗:“楮弁新裁就,翛然学道装。”自注:“新作两楮冠。”参见“ 楮冠 ”。
- 4 楮冠
- 以楮树皮所制之冠。多为贫士﹑隐士所用。
- 5 楮待制
- 纸的别名。《事物异名录·文具·纸》引 宋 洪林 《文房图赞》:“ 楮待制 ,名 田 ,字 为良 ,号 剡溪遗老 。”《广群芳谱·木谱八·楮》引 明 闵文振 《楮待制传》:“ 楮待制 初名 藤 ,及长为世用,更名 知白 , 会稽 剡溪 人。”
- 6 楮锭
- 楮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ǔ dìng ,是指楮钱,纸锭。
- 7 楮灾
- 楮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ǔ zāi,释义为卷册繁乱成灾。
- 8 楮颖
- 楮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ǔ yǐng ,是指纸与笔。亦指文字、书画。
- 9 楮泉
- 楮钱。泉,古代钱币的名称。
- 10 楮贝
- 楮贝,读音为chǔ bèi ㄔㄨˇ ㄅㄟ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纸币,银票。
- 11 楮帛
- 楮帛,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 12 楮令
- 有关发行纸币的法令。《宋史·乔行简传》:“欲行楮令,则外郡之新券虽低价而莫售;欲平物价,则京师之百货视旧直而不殊。”
- 13 楮实
- 楮(音处,上声)实,楮树(楮实子)果实,可入药。构树,又名谷(《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陆玑《诗疏》),构(《酉阳杂用力),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 (《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柯树、谷沙树、沙纸木、造纸树、纱纸树、壳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茎、叶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片卵形,长8~18厘米,宽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有时不对称,边缘锯齿状,上面暗绿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具长柔毛;托叶膜质,早落。
- 14 楮生
- 我国古代将纸戏称为“楮先生”,也作“楮生”。典出唐代韩愈《毛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