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方读音
通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通晓道术。 2.指通晓为政之道。 3.共通的道理。 4.变通;灵活。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引证解释
⒈ 通晓道术。
引《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注:“方,道也。”
⒉ 指通晓为政之道。
引宋叶适《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建康,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⒊ 共通的道理。
引《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⒋ 变通;灵活。
引《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伯夷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中国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⒌ 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引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通方
通方相关词语
- 1 通洽
- 通洽是汉语词汇,是贯通的意思,出自《晋书·王沉传》。
- 2 通舄
- 1.谓两柱同一基石。
- 3 通则
- 通则,公则、公例,指普遍适用的规章或法则。
- 4 通驰
- 《宋史·河渠志一》:“事有缓急,工有后先,今御河漕运通驰,未至有害。”
- 5 通谙
- 通晓熟悉。 唐 窦臮 《述书赋》上:“ 成帝 则生知草意,颖悟通谙。”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序:“其官於陵者,非中贵则武弁,又不能通谙国制。”
- 6 通传
- 通传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ōng chuán,解释为通报传达。
- 7 通纸
- 通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ōng zhǐ,是指印报或印一般书刊用的普通白纸。
- 8 通牒
- 一国就某一争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 9 通谱
- 1.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常瓌字子然,河朔人,本农家。一村数十百家皆常氏,多不通谱。”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宛平袁明府增,字保侯,宰江宁时,与余通谱。”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通谱》。2.异姓人相约结为兄弟。宋代朱熹《奉同都运直阁张文哭敬夫张兄》诗之二:“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隣。”
- 10 通论
- 通论,指通达的议论。见《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 11 通悉
- 互联互通,悉心服务。出自《通悉网络》。
- 12 通子
- 晋 陶潜 小儿的乳名。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子 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以“通子”为咏子之典。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 通子 ,名香赠 莫愁 。” 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各有 文姬 才稚齿,俱无 通子 继馀尘。”自注:“ 陶潜 小儿名 通子 。”
- 13 通术
- 《隋书·律历志中》:“此六事微妙,历数大纲,圣贤之通术,而 晖 未晓此,实管窥之谓也。”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
- 14 通乱
- 私通淫乱。《管子·君臣》:“要淫佚,别男女,则通乱隔。”《史记·梁孝王世家》:“ 李太后 亦私与食官长及郎中 尹霸 等士通乱。”